词条 | 萧萧 |
释义 | 萧萧
拼音xiāo xiāo 注音ㄒ一ㄠ ㄒ一ㄠ 词语解释萧萧[ xiāo xiāo ]⒈ 形容马嘶鸣声。 例马鸣萧萧。 英whinny and neigh; ⒉ 风声。 例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国策·燕策》 英sough; whistle; ⒊ 冷落凄清的样子。 英desolate; ⒋ 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 例祖父看见了镜里的白发萧萧。 英thin; 引证解释⒈ 象声词。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 引《诗·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斾旌。” ⒉ 萧条;寂静。 引晋 陶潜 《自祭文》:“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 宋 臣,俭笑 王孙。” ⒊ 形容凄清、寒冷。 引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黯黯高云,萧萧冬月。” ⒋ 稀疏。 引唐 牟融 《游报本寺》诗:“茶烟裊裊笼禪榻,竹影萧萧扫径苔。” ⒌ 简陋。 引唐 牟融 《送范启东还京》诗:“萧萧行李上征鞍,满目离情欲去难。” ⒍ 萧洒。 引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嵇康 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国语辞典萧萧[ xiāo xiāo ]⒈ 状声词:(1) 形容马鸣声。唐·杜甫〈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2) 形容风声。(3)形容落叶声。唐·杜甫〈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 衮衮来。」 引《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⒉ 白发稀疏的样子。 引宋·陆游〈南乡子·早岁入皇州〉词:「三十年来真一梦,堪愁。客路萧萧两鬓秋。」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