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法象 |
释义 | 法象拼音fǎ xiàng 注音ㄈㄚˇ ㄒ一ㄤˋ 词语解释法象[ fǎ xiàng ]⒈ 古代哲学术语。对自然界一切事物现象的总称。 ⒉ 效法;模仿。 ⒊ 指合乎礼仪规范的仪表、举止。 ⒋ 指帝王、圣贤之像。 ⒌ 指神妖作法时变成的形象。 引证解释⒈ 古代哲学术语。对自然界一切事物现象的总称。 引《易·繫辞上》:“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 ⒉ 效法;模仿。 引《墨子·辞过》:“为宫室若此,故左右皆法象之。” ⒊ 指合乎礼仪规范的仪表、举止。 引汉 徐干 《中论·法象》:“天法象立,所以为君子。法象者,莫先乎正容貌、慎威仪……夫容貌者,人之符表也。符表正,故情性治;情性治,故仁义存;仁义存,故盛德著;盛德著,故可以为法象。” ⒋ 指帝王、圣贤之像。 引清 顾炎武 《恭谒高皇帝御容于灵谷寺》诗:“人间垂法象,天宇出真龙。” ⒌ 指神妖作法时变成的形象。 引《西游记》第六回:“却説 真君 与 大圣 变做法天象地的规模,正斗时, 大圣 忽见本营中妖猴惊散,自觉心慌,收了法象,掣棒抽身就走。” 国语辞典法象[ fǎ xiàng ]⒈ 天地间的一切现象。 引《易经·系辞上》:「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