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泚 |
释义 | ![]() 泚 拼音cǐ 注音ㄘˇ 简体部首氵部部外笔画6画总笔画9画 繁体部首水部 五笔IHXN仓颉EYMP郑码VIRR四角32110结构左右电码3129统一码6CDA笔顺丶丶一丨一丨一ノフ 基本解释基本字义泚 ⒈ 清,鲜明。 ⒉ 出汗。 ⒊ 用笔蘸墨:泚笔作书。 其他字义泚 ⒈ 泚水,古水名,在长沙 统一码泚字UNICODE编码U+6CDA,10进制: 27866,UTF-32: 00006CDA,UTF-8: E6 B3 9A。 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泚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造字法形声:从氵、此声 详细解释基本词义◎ 泚 〈形〉 (1) (形声。从水,此声。本义:清澈的样子) (2) 同本义 [limpid]。 泚,清也。——《说文》 (3) 又如:清泚(清澈) (4) 通“玼”。鲜明的样子 [bright]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诗·邶风·新台》 术假金洞光,景逾瑶台泚。——宋· 赵汝谈《翠蛟亭和巩栗斋韵》 词性变化◎ 泚 〈动〉 (1) 冒汗 [sweat] 其颡有颡。——《孟子》 (2) 又如:泚泚(汗出貌);泚颊(汗流脸颊);泚颜(犹汗颜) (3) 用笔蘸墨 [dip in ink]。如:泚笔(以笔沾墨) 康熙字典![]() 泚【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千禮切《集韻》《韻會》《正韻》此禮切, 又鮮明貌。《詩·邶風》新臺有泚。 又汗出貌。《孟子》其顙有泚。 又《廣韻》《正韻》雌氏切《集韻》《韻會》淺氏切, 又《集韻》蔣氏切,音紫。水名。《山海經》長沙之山,泚水出焉。《水經》泚水,出泚陽東北大胡山。 又《山海經》石者之山,泚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東始之山,泚水出焉,東北注于海。○按水出泚陽大胡山者,《後漢書·光武紀》作沘水,沘陽。而水經作泚水,泚陽。互見四畫沘字註。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泚【卷十一】【水部】 清也。从水此聲。千礼切 说文解字注(泚)淸也。此本義也。今詩新臺有泚。毛曰。泚、鮮明貌。此假泚爲玼也。从水。此聲。千禮切。十五部。 泚字组词泚字开头组词
泚字中间组词暂未收录泚字在中间的组词! 泚字结尾组词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