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干旄 |
释义 | 干旄
拼音gān máo 注音ㄍㄢ ㄇㄠˊ 词语解释干旄(幹旄)[ gàn máo ]⒈ 旌旗的一种。以旄牛尾饰旗竿,作为仪仗。《诗·鄘风》篇名。 引证解释⒈ 旌旗的一种。以旄牛尾饰旗竿,作为仪仗。 引《诗·鄘风·干旄》:“孑孑干旄,在 浚 之郊。” ⒉ 《诗·鄘风》篇名。 引《诗序》谓此诗是赞美“卫文公 臣子多好善,贤者乐告以善道也。” 隋 王通 《文中子·周公》:“越公 聘子。子谓其使者曰:‘存而行之可也。’歌《干旄》以遣之。” 国语辞典干旄[ gān máo ]⒈ 古时用旄牛尾系在旗竿顶端的仪仗。后用以指显贵官吏。北周·庾信〈代人乞致仕表〉:「出拥干旄,入参衡镜。」 引《诗经·鄘·干旄》:「孑孑干旄,在浚之城。」 ⒉ 《诗经·鄘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干旄,美好善也。」或亦指美贵妇人之诗。首章二句为:「孑孑干旄,在浚之郊。」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