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通款 |
释义 | 通款拼音tōng kuǎn 注音ㄊㄨㄥ ㄎㄨㄢˇ 词语解释通款[ tōng kuǎn ]⒈ 亦作“通欵”。 ⒉ 谓与敌方通和言好。 ⒊ 谓互相表达友好之情。 引证解释⒈ 亦作“通欵”。 ⒉ 谓与敌方通和言好。 引《晋书·阳裕载记》:“愿两追前失,通款如初,使国家有 太山 之安,苍生蒙息肩之惠。” ⒊ 谓互相表达友好之情。 引清 大汕 《海外纪事》卷二:“相对难通欵,人都无姓名。” 国语辞典通款[ tōng kuǎn ]⒈ 向敌人表示真诚,有通好、甚至降服的意思。 引《北史·卷三〇·卢柔传》:「举三荆之地,通款梁国,可以庇身,功名去矣,策之下者。」 ⒉ 互通款曲,向对方表示心意。 引《醒世恒言·卷二八·吴衙内邻舟赴约》:「又见他仪容俊雅,心怀契慕,无繇通款。」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通款拼音tōng kuǎn 注音ㄊㄨㄥ ㄎㄨㄢˇ 词语解释通款[ tōng kuǎn ]⒈ 亦作“通欵”。 ⒉ 谓与敌方通和言好。 ⒊ 谓互相表达友好之情。 引证解释⒈ 亦作“通欵”。 ⒉ 谓与敌方通和言好。 引《晋书·阳裕载记》:“愿两追前失,通款如初,使国家有 太山 之安,苍生蒙息肩之惠。” ⒊ 谓互相表达友好之情。 引清 大汕 《海外纪事》卷二:“相对难通欵,人都无姓名。” 国语辞典通款[ tōng kuǎn ]⒈ 向敌人表示真诚,有通好、甚至降服的意思。 引《北史·卷三〇·卢柔传》:「举三荆之地,通款梁国,可以庇身,功名去矣,策之下者。」 ⒉ 互通款曲,向对方表示心意。 引《醒世恒言·卷二八·吴衙内邻舟赴约》:「又见他仪容俊雅,心怀契慕,无繇通款。」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