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笔削 |
释义 | 笔削
拼音bǐ xuē 注音ㄅ一ˇ ㄒㄩㄝ 词语解释笔削[ bǐ xuē ]⒈ 敬称。请人修改文章。 例留情笔削,敦悦‘丘、坟’。——《晋书·皇甫谧传》 英improve; raise a literary composition to a better quality; 引证解释⒈ 指著述。笔,书写记录;削,删改时用刀削刮简牍。 引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序》:“夕望汤池,观仰月之势,朝瞻美气,眺非烟之色,替於笔削。” ⒉ 后因以“笔削”谓历史著作。 引《史记·孔子世家》:“至於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 子夏 之徒不能赞一辞。” ⒊ 特指《春秋》。 引隋 无名氏 《李元暨妻邓氏墓志》:“素王 笔削, 黄石 兵书,莫不悬穷显晦,暗鉴胜负。” ⒋ 谓对作品删改订正。 引宋 欧阳修 《免进五代史状》:“至於笔削旧史,褒贬前世,著为成法,臣岂敢当。” 国语辞典笔削[ bǐ xuè ]⒈ 笔,记载。削,删除。古代用竹简记载文字,有所更改就用书刀刮削,所以称为「笔削」。语本后用作请人修改诗文的敬称。唐·韩愈〈读荀〉:「孔子删诗书,笔削春秋,合于道者著之,离于道者黜去之。」 引《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