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司马昭之心 |
释义 | 司马昭之心
拼音sī mǎ zhāo zhī xīn 注音ㄙ ㄇㄚˇ ㄓㄠ ㄓ ㄒ一ㄣ 繁体司馬昭之心 词语解释司马昭之心[ sī mǎ zhāo zhī xīn ]⒈ 《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高贵乡公卒”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调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舆卿﹝等﹞自出讨之。'”按,司马昭继其兄师任魏大将军,专国政,日谋代魏。后因以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引证解释⒈ 按, 司马昭 继其兄 师 任 魏 大将军,专国政,日谋代 魏。后因以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引《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高贵乡公 卒” 裴松之 注引《汉晋春秋》:“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侍中 王沉 、尚书 王经 、散骑常侍 王业,调曰:‘ 司马昭 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舆卿﹝等﹞自出讨之。’” 国语辞典司马昭之心[ sī mǎ zhāo zhī xīn ]⒈ (歇后语)路人皆知。三国魏曹髦在位时,大将军司马昭蓄意篡夺帝位,专擅国政,自为相国,后髦封昭为晋公,加九锡,昭佯辞不受。曹髦愤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见。 引《三国志·卷四·魏书·三少帝纪·高贵乡公髦纪》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后比喻人所共知的阴谋野心。《宋史·卷四七一·奸臣传一·安惇传》:「无君之恶,同司马昭之心;擅事之迹,过赵高指鹿为马。」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司马昭之心拼音 sī mǎ zhāo zhī xīn 注音 ㄙ ㄇㄚˇ ㄓㄠ ㄓ ㄒ一ㄣ 解释 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高贵乡公传》:“高贵乡公卒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例子 清 梁启超《新民论 论民族竞争之大势》:“岂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见者耶?” 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感情 司马昭之心是贬义词。 繁体 司馬炤之心 近义 路人皆知
司马昭之心:成语接龙顺接
司马昭之心:成语接龙逆接
成语组词
相关成语
司马昭之心《司马昭之心》成语故事司马懿杀了曹爽,掌握了魏国实权。他死后,他儿子司马师又掌了权。司马师对反对他的大臣大开杀戒,废除了魏少帝曹芳,改立曹髦。对不服从的地方势力东征西讨。司马师死后,他弟弟司马昭做了大将军。司马氏父子三人,一个比一个厉害,一个比一个专横。魏帝曹髦忍耐不住了。 有一天,曹髦对三个近臣说:“司马昭的野心,过路人都知道了,我不能再忍受了。今天和你们一起去讨伐他。” 从怀里掏出一道写好的诏书,扔在地上,说:“我已经下了决心,就是拼个死也不怕。”说完他进宫去了。这三个近臣当中,有两个人马上溜出去向司马昭报信。当二十岁的曹髦集合了宫内的禁卫军和侍从太监,吵吵嚷嚷的从宫里杀出来,就被司马昭的人马保围。曹髦最后被杀。
成语故事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