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箸 |
释义 | ![]() 箸 拼音zhù 注音ㄓㄨˋ 简体部首竹部部外笔画8画总笔画14画 繁体部首竹部部外笔画9画总笔画15画 五笔TFTJ仓颉HJKA郑码MBM四角88604结构上下电码4632区位8371统一码7BB8笔顺ノ一丶ノ一丶一丨一ノ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基本字义箸 ⒈ 筷子。 ⒉ 一种生在南海岸边沙中的竹子。 ⒊ 古同“著”,明显。 统一码箸字UNICODE编码U+7BB8,10进制: 31672,UTF-32: 00007BB8,UTF-8: E7 AE B8。 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箸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造字法形声:从竹、者声 Englishchopsticks 详细解释基本词义◎ 箸 筯 〈名〉 (1) (形声。从竹,者声。本义:筷子。又作“筯”) 同本义 [chopsticks] 羹之有菜者用梜。——《礼记·曲礼》。注:“今人或谓箸为梜。” 纣为象箸,而 箕子唏。——《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停杯投箸不能食。——唐· 李白《行路难》 辍箸叹曰。——清· 周容《芋老人传》 (2) 又 亦辍箸曰。 (3) 又 独一箸间。 (4) 又如:长箸(较长的筷子);箸长碗短(比喻餐具凌乱不齐);箸筩(盛筷子的竹筒);箸子(筷子) 词性变化◎ 箸 〈动〉 (1) 通“著”。显明;显示 [manifest] 知命者也,箸是者也。——《荀子·非十二子》 霸者之善箸焉。——《荀子·强国》 致忠信,箸仁义。——《荀子·王霸》 (2) 撰写,写作。后作“著” [write] 箸《论衡》八十五篇,二十余万言。——《后汉书》 及稍定汉诸仪法,皆 叔孙生为太常所论著也。——《史记》 (3) 又如:箸录(记载;记录);箸论(著作,论述);箸撰(撰述;写成的作品) 康熙字典![]() 箸【未集上】【竹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 又與櫡同。《史記·絳侯世家》景帝召條侯食,獨置大胾,無切肉,又不置櫡。《註》櫡,《漢書》作箸,食所用也。《嶺表錄》南海岸邊沙中生沙箸,一名越王竹,相傳越王棄餘算而生,若細荻,高尺餘,春吐苗,箕心茗骨,靑而且勁。南海人愛其色,以爲酒籌。凡欲採者,須輕步向前拔之,聞行聲,遽縮入沙中不可得。 又《集韻》陟略切《正韻》直略切, 又《廣韻》《集韻》 又與宁同,門屛閒也。《周語》大夫日恪位箸以儆其官。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箸【卷五】【竹部】 飯攲也。从竹者聲。陟慮切。又,遟倨切 说文解字注(箸)飯㩻也。㩻各本作攲。支部攲、持去也。危部㩻、䧢也。㩻者傾側意。箸必傾側用之。故曰飯㩻。宗廟宥座之器曰攲器。古亦當作㩻器也。箸、曲禮謂之梜。假借爲箸落、爲箸明。古無去入之別。字亦不从艸也。从竹。者聲。陟慮切。又遟倨切。五部。 箸字组词箸字开头组词
箸字中间组词
箸字结尾组词
箸字开头的成语
第二字是箸的成语
第三字是箸的成语
第四字是箸的成语
箸字结尾的成语
箸的成语
箸字成语接龙箸字成语接龙:顺接
箸字成语接龙:逆接
箸字成语接龙:随机
箸字成语逆接接龙
箸字成语顺接接龙
箸字成语随机接龙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