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息壤 |
释义 | 息壤拼音xī rǎng 注音ㄒ一 ㄖㄤˇ 词语解释息壤[ xī rǎng ]⒈ 古代传说的一种能自生长,永不减耗的土壤。《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郭璞注:“息壤者,言土自长息无限,故可以塞洪水也。”唐柳宗元《天对》:“盗堙息壤,招帝震怒。”鲁迅《故事新编·理水》:“借了上帝的息壤,来湮洪水。”一说指沃土。 ⒉ 泛指泥土。 ⒊ 栖止之地。 引证解释⒈ 古代传说的一种能自生长,永不减耗的土壤。 引《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 鯀 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 ⒉ 泛指泥土。 引唐 刘禹锡 《答东阳于令涵碧图》诗序:“斧凡材,畚息壤,而清溪翠巖森立坌来。” ⒊ 栖止之地。 引清 龚自珍 《桐君仙人招隐歌》:“两家息壤殊不远, 江 东 浙 东一棹堪洄沿。” 国语辞典息壤[ xí rǎng ]⒈ 平坦肥沃,能自生长而永不耗减的土壤。 引《山海经·海内经》:「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 ⒉ 地名。秦邑。战国时,秦武王使甘茂约魏以伐韩,茂恐武王悔,与其于息壤盟约。后遂以息壤指信守盟约而不渝。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