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四七 |
释义 | 四七拼音sì qī 注音ㄙˋ ㄑ一 词语解释四七[ sì qī ]⒈ 二十八。四乘七所得。指二十八年。 ⒉ 二十八。四乘七所得。亦指人年二十八岁。 ⒊ 二十八。四乘七所得。指东汉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 ⒋ 二十八。四乘七所得。指二十八宿。 ⒌ 旧俗,人死后每隔七天为忌日,祭奠一次。第四个忌日称“四七”。 引证解释⒈ 二十八。四乘七所得。指二十八年。 引《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光武 先在长安时,同舍生 彊华 自 关中 奉赤伏符,曰:‘ 刘秀 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鬭野,四七之际火为主。’” ⒉ 二十八。四乘七所得。亦指人年二十八岁。 引《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四七,筋骨坚,髮长极,身体盛壮。” ⒊ 二十八。四乘七所得。指 东汉 开国功臣 云台 二十八将。参见“二十八将”。 引《文选·张衡<东京赋>》:“我 世祖 忿之,乃龙飞 白水,凤翔参墟,授鉞四七, 共工 是除。” ⒋ 二十八。四乘七所得。指二十八宿。 引《后汉书·刘瑜传》:“盖诸侯之位,上法四七,垂文炳燿,关之盛衰者也。” ⒌ 旧俗,人死后每隔七天为忌日,祭奠一次。第四个忌日称“四七”。参见“七七”。 引《儒林外史》第二六回:“鲍廷璽 哭着应道:‘小的父亲死了。’ 向道臺 道:‘没了几时?’ 鲍廷璽 道:‘明日就是四七。’” 国语辞典四七[ sì qī ]⒈ 二十八,四乘七而得。 引《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 ⒉ 一种民间习俗。人死后每隔七天,祭奠一次,第四个忌日称为「四七」。 引《儒林外史·第二六回》:「鲍廷玺哭著应道:『小的父亲死了。』向道台问:『没了几时?』鲍廷玺道:『明日就是四七。』」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