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戴凭经 |
释义 | 戴凭经
拼音dài píng jīng 注音ㄉㄞˋ ㄆ一ㄥˊ ㄐ一ㄥ 词语解释戴凭经[ dài píng jīng ]⒈ 东汉·光武帝曾在元旦朝贺大会上,令群臣中能说经者,于廷前辩论驳难,义有不通,辄夺其席以益通者。结果,曾从京房学《易》的戴凭连连获胜,夺坐席五十余。见《后汉书·儒林传上·戴凭》。后用为博学出众或学人元旦集会的典故。亦作:戴凭席。 引证解释⒈ 东汉 光武帝 曾在元旦朝贺大会上,令群臣中能说经者,于廷前辩论驳难,义有不通,辄夺其席以益通者。结果,曾从 京房 学《易》的 戴凭 连连获胜,夺坐席五十余。见《后汉书·儒林传上·戴凭》。后用为博学出众或学人元旦集会的典故。 引清 毛奇龄 《元旦同诸公集曹舍人宅限韵》:“独惭元旦会,未设 戴凭 经。”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戴凭经
拼音dài píng jīng 注音ㄉㄞˋ ㄆ一ㄥˊ ㄐ一ㄥ 词语解释戴凭经[ dài píng jīng ]⒈ 东汉·光武帝曾在元旦朝贺大会上,令群臣中能说经者,于廷前辩论驳难,义有不通,辄夺其席以益通者。结果,曾从京房学《易》的戴凭连连获胜,夺坐席五十余。见《后汉书·儒林传上·戴凭》。后用为博学出众或学人元旦集会的典故。亦作:戴凭席。 引证解释⒈ 东汉 光武帝 曾在元旦朝贺大会上,令群臣中能说经者,于廷前辩论驳难,义有不通,辄夺其席以益通者。结果,曾从 京房 学《易》的 戴凭 连连获胜,夺坐席五十余。见《后汉书·儒林传上·戴凭》。后用为博学出众或学人元旦集会的典故。 引清 毛奇龄 《元旦同诸公集曹舍人宅限韵》:“独惭元旦会,未设 戴凭 经。”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