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置之度外 |
释义 | 置之度外
拼音zhì zhī dù wài 注音ㄓˋ ㄓ ㄉㄨˋ ㄨㄞˋ 近义置之不理 置若罔闻 反义耿耿于心 词语解释置之度外[ zhì zhī dù wài ]⒈ 将一切事物弃置身外,不以为意。 英give no thought to; have no regard for; 引证解释⒈ 亦作“置诸度外”。 引语出《后汉书·隗嚣传》:“帝积苦兵间,以 嚣 子内侍, 公孙述 远据边陲,乃谓诸将曰:‘且当置此两子於度外耳。’” 国语辞典置之度外[ zhì zhī dù wài ]⒈ 不以为意,不加理会。 引《南齐书·卷四〇·武十七王传·竟陵文宣王子良传》:「自青德启运,款关受职,置之度外,不足絓言。」 近置之不理 置若罔闻 反耿耿于心 英语to give no thought to, to have no regard for, to disregard 德语missachten, überhaupt nicht berücksichtigen 法语ne pas tenir compte de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置之度外拼音 zhì zhī dù wài 注音 ㄓˋ ㄓ ㄉㄨˋ ㄨㄞˋ 解释 放在考虑之外(置:放;度:打算;计较)。形容不放在心上。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隗嚣传》:“帝积苦兵间,以嚣子内侍,公孙述远据边陲,乃谓诸将曰:‘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 例子 七十老翁,死生早置之度外,由他去吧。(清 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七回) 正音 “度”,不能读作“duó”。 辨形 “置”,不能写作“知”。 辨析 见“置若罔闻”、“视死如归”。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谜语 贴肚皮膏 感情 置之度外是褒义词。 近义 置之不理、置若罔闻、漠然置之 反义 念念不忘、耿耿于怀 英语 disregard entirely 俄语 пренебрегáть(игнорировать) 日语 度外視(どがいし)する 德语 etwas auβer Betracht lassen(ohne jede Rücksicht auf etwas) 法语 négliger sciemment(laisser tomber)
置之度外:成语接龙顺接
置之度外:成语接龙逆接
成语组词
相关成语
置之度外《置之度外》成语故事西汉末年,刘秀起兵打败了王莽的新朝,又镇压和收编了河北、山东一带的农民起义军,在洛阳建立东汉王朝,自己做了皇帝(即光武帝)。 在东汉建立之初,国内尚未统一,许多地方势力占据某些州郡和东汉抗争。有的虽然表示臣服东汉,实际上都仍旧保留地盘,并不甘服。而部分比较强大的农民军也相当活跃。刘秀花了5年多时间,才算打下了一个基本统一的局面,只剩甘肃的隗嚣和四川的公孙述两大军阀。这时,隗嚣表面上已向刘秀称臣,并且把儿子送到洛阳任官,表示归顺。公孙述自称蜀王,拥兵数十万,盘踞四川山区。因交通困难,刘秀对这两个人,暂不想征战,企图把连续苦战多年的部队好好整顿和休养一下再说。据《后汉书?隗嚣传》载,当时刘秀曾对将领们说:“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姑且把这两人丢在一边,暂不考虑吧!)后来,刘秀终于发兵,先消灭了隗嚣,接着又把公孙述的独立王国攻破。 上述《后汉书》所载刘秀那句话,就是成语“置之度外”的来历。
成语故事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