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都 |
释义 | 大都
拼音dà dōu 注音ㄉㄚˋ ㄉㄡ 近义多数 多半 词语解释大都[ dà dōu ]⒈ 几乎全部或大多数。 例夜幕降临,动物大都走向高处,都想得到合适的光照。 英universally; mostly; for the most part; 大都[ dà dū ]⒈ 中国元朝(1271—1368)首都,即今北京,1272 年在营建中命名“大都”,意指天下最大都城。 英Dadu; 引证解释⒈ 古代王畿外围公的采地。 引《周礼·地官·载师》:“以小都之田任县地,以大都之田任畺地。” ⒉ 泛称都邑之大者。 引《左传·隐公元年》:“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⒊ 大概;大抵。 引晋 王羲之 《十七帖》:“吾服食久,犹为劣劣,大都比之年时,为復可耳。” ⒋ 称事物大致的内容或情况。 引唐 韩愈 《画记》:“且命工人存其大都焉。” ⒌ 大多。 引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等》:“剉胡叶,煮三沸汤。待冷,接取清者,溲麴。以相著为限,大都欲小刚,勿令太泽。擣令可团便止。” ⒍ 仅仅;不过。 引宋 辛弃疾 《清平乐·谢叔良惠木犀》词:“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 ⒎ 元 代京城,旧址在今 北京 城内。 蒙古 忽必烈 以 开平 为 上都,辽 之 燕京 为 中都。至元 四年(公元1267年)在 中都 东北兴建新城,九年(公元1272年)改称 大都,二十年(公元1283年)筑成。城东西两面相当今 北京 内城东西城墙,南至今东、西 长安街,北至 德胜门、安定门 外土城旧址。参阅《元史·地理志一》、 清 孙承泽 《天府广记·建置》。 国语辞典大都[ dà dōu ]⒈ 大概。 引《三国志·卷八·魏书·张鲁传》:「有病自首其过,大都与黄巾相似。」 ⒉ 大多数。 引《儿女英雄传·第一九回》:「便是那史书上所载的那些忠臣烈士以至愚夫愚妇,虽所遇不同,大都各有个万不得已。」 近多数 大都[ dà dū ]⒈ 古代王畿外围,王之诸子的食邑。后亦泛指大的都邑。 引《周礼·地官·戴师》:「以大都之田任疆地。」 ⒉ 地名。在今北京城内,为元朝国都。忽必烈至元四年于中都(燕京)之东北建新城,九年改称为「大都」。 英语Dadu, capital of China during the Yuan Dynasty (1280-1368), modern day Beijing, for the most part, on the whole, also pr. [da4 du1], for the most part, on the whole, metropolitan 德语durchgängig, meist (Adj) 法语pour la plupart, dans l'ensemble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