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搢笏 |
释义 | 搢笏拼音jìn hù 注音ㄐ一ㄣˋ ㄏㄨˋ 词语解释搢笏[ jìn hù ]⒈ 亦作“搢忽”。 ⒉ 插笏。古代君臣朝见时均执笏,用以记事备忘,不用时插于腰带上。 ⒊ 引申指朝见。 引证解释⒈ 亦作“搢忽”。 ⒉ 插笏。古代君臣朝见时均执笏,用以记事备忘,不用时插于腰带上。 引《穀梁传·僖公三年》:“阳穀 之会, 桓公 委端搢笏而朝诸侯。” ⒊ 引申指朝见。 引明 董谷 《碧里杂存·宝志公》:“圣祖 异焉,勅建 灵谷寺 ……命太常岁祭,行搢笏之礼焉。” 国语辞典搢笏[ jìn hù ]⒈ 把笏版插在腰带上。 引《新唐书·卷一二六·张九龄传》:「故事:公卿皆搢笏于带,而后乘马。」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