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言不由衷 |
释义 | 言不由衷
拼音yán bù yóu zhōng 注音一ㄢˊ ㄅㄨˋ 一ㄡˊ ㄓㄨㄥ 近义有口无心 心口不一 反义语重心长 肺腑之言 言为心声 情词恳切 言衷之词 词语解释言不由衷[ yán bù yóu zhōng ]⒈ 所说的话不是发自内心。形容口是心非。 例言不由衷,质无益也。——《左传·隐公三年》 英speak with one's tongue in one's cheek; say what one does not mean; 引证解释⒈ 亦作“言不由中”。 引语本《左传·隐公三年》:“信不由中,质无益也。” 国语辞典言不由衷[ yán bù yóu zhōng ]⒈ 言词与心意相违背。也作「言不由中」。 例如:「他一向讨厌交际场合,因为人们说的尽是些言不由衷的应酬话。」 近心口不一 有口无心 反肺腑之言 情词恳切 言衷之词 言为心声 语重心长 英语to say sth without meaning it (idiom); to speak tongue in cheek, saying one thing but meaning sth different 德语unaufrichtig sprechen (V) 法语(expr. idiom.) dire qch sans le penser, dire une chose et en penser une autre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言不由衷拼音 yán bù yóu zhōng 注音 一ㄢˊ ㄅㄨˋ 一ㄡˊ ㄓㄨㄥ 解释 由:从;衷:内心。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即说的话不是出于真心实意;指心口不一。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三年》: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例子 清 龚自珍《对策》:“进身之始,言不由衷。” 正音 “衷”,不能读作“zōng”。 辨形 “衷”,不能写作“哀”、“忠”。 辨析 言不由衷和“口是心非”;都指心口不一致。但言不由衷多形容以敷衍为目的;不坦率;形容虚伪欺骗时成分要轻得多;“口是心非”多形容虚伪欺骗的言行。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谜语 表白 感情 言不由衷是贬义词。 近义 口是心非、口蜜腹剑、言行不一 反义 由衷之言、言之有信、出自肺腑 英语 speak affectedlly 俄语 словá эти не от души(словá идут не от сердца) 日语 心(こころ)にもないことを言(い)う 德语 die Worte kommen nicht von Herzen(nicht aufrichtig sprechen) 法语 paroles insincères(langage hypocrite)
言不由衷:成语接龙顺接
言不由衷:成语接龙逆接
成语组词
相关成语
言不由衷《言不由衷》成语故事春秋时期,诸侯郑国的实力强大,郑庄公任周朝的卿士,执掌朝廷大权。他凭借自己的势力和地位,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当时任天子的周平王,是一个软弱无能的人,他不得不依靠郑庄公处理郑朝政,却有对号公忌父十分相信,想让他代替郑庄公处理朝政。 郑庄公知道这件事后,对周平王特别不满。周平王非常害怕,赶紧向郑庄公解释说,他没有让忌父取代郑庄公的想法。为了取得郑庄公的信任,他和郑庄公互换人质,让周太子狐到郑国去作人质,而郑公子忽则到周朝来做人质。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去,他的孙子姬林继位。称周桓王。周桓王也想让忌父代替郑庄公当卿士。 掌管朝政。郑庄公知道后大怒,派大夫祭(zhài) 足领兵马,到周朝的温地收割麦子 ,并全部运送到郑国。到了秋天,祭足又带领兵马到周朝成周,把那里的谷子全部割掉,运回郑国。从此,两国之间的关系愈加恶化,彼此间结下了仇恨。 说的话不是发自内心,即使互换人质也是没用的。这是当时的史官对这件事精辟的评论。
成语故事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