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琅 |
释义 | ![]() 琅 拼音láng 注音ㄌㄤˊ 简体部首王部部外笔画7画总笔画11画 繁体部首玉部 五笔86GYVE五笔98GYVY仓颉MGIAV郑码CSXO四角13132结构左右电码3809区位3237统一码7405笔顺一一丨一丶フ一一フノ丶 基本解释基本字义琅 ⒈ 〔琅琅〕a.象声词,金石相击声;b.象声词,响亮的读书声,如“书声琅琅”。 ⒉ 〔琅玕〕像珠子的美石。 ⒊ 〔琅玡〕山名,在中国山东省。 统一码琅字UNICODE编码U+7405,10进制: 29701,UTF-32: 00007405,UTF-8: E7 90 85。 琅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琅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造字法形声:从王、良声 Englisha variety of white carnelian; pure 详细解释基本词义◎ 琅 瑯 〈名〉 (1) (形声。从玉,良声。本义:似玉的美石或青色的珊瑚) (2) 同本义 [a stone resembling pearl] 琅,琅玕似珠者。——《说文》 厥贡惟球琳琅玕。——《书·禹贡》。传:“石似玉。” (3) 又如:琳琅(美玉,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琅花(琅华。琅玕树所开之花,常以美称白花) (4) 门环[door ring] 木门仓琅根,谓宫门铜锾,言将尊贵也。——《汉书》 (5) 姓 词性变化◎ 琅 <象> 形容清朗、响亮的声音。如:琅玕(用铁链锁人。又指象声词);琅然(声音清朗的样子);琅诵(朗诵) ◎ 琅 〈形〉 洁白、华美如玉 [resembling pearl; white carnetian] 已过重阳半月天,琅华千点照寒烟。——皮日休《奉和鲁望白菊诗》 常用词组琅玕、琅孉、琅琅 康熙字典![]() 琅【午集上】【玉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 又琅琊,郡名。今沂州俗作瑯。《山海經》琅琊臺在渤海閒,琅琊之東。《註》今琅琊在海邊,有山嶕嶢特起,狀如高臺。《括地志》琅琊山在密州諸城縣東南,始皇立層臺於山上,謂之琅琊臺。 又姓。《五音集韻》齊有大夫琅過。 又倉琅,宮門縮首銅鐶。《前漢·趙后傳》木門倉琅根。 又琅當,長鏁也。《前漢·王莽傳》以鐵鎖琅當其頸。或作琅璫。 又琳琅,玉聲。《楚辭·九歌》撫長劒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琅。 又《周禮·夏官·司馬振鐸註》司馬法曰:鼓聲不過閶,鼙聲不過闒,鐸聲不過琅。《疏》鼓鼙與鐸,聲之有異也。 又《字彙補》力宕切,音浪。《管子·宙合篇》以琅蕩凌轢人。(瑯)《廣韻》俗琅字。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琅【卷一】【玉部】 琅玕,似珠者。从玉良聲。魯當切 说文解字注(琅)琅玕、逗。似珠者。尙書。璆琳琅玕。鄭注曰。琅玕、珠也。王充論衡曰。璆琳琅玕。土地所生。眞玉珠也。魚蚌之珠、與禹貢琅玕皆眞珠也。本艸經。靑琅玕。陶貞白謂卽蜀都賦之靑珠。而某氏注尙書、郭注爾雅山海經皆曰。琅玕、石似珠。玉裁按。出於蚌者爲珠。則出於地中者爲似珠。似珠亦非人爲之。故鄭、王謂之眞珠也。从王。良聲。魯當切。十部。 琅字组词琅字开头组词
琅字中间组词
琅字结尾组词
琅字开头的成语
第二字是琅的成语
第三字是琅的成语
第四字是琅的成语
琅字结尾的成语
琅的成语
琅字成语接龙琅字成语接龙:顺接
琅字成语接龙:逆接
琅字成语接龙:随机
琅字成语逆接接龙
琅字成语顺接接龙
琅字成语随机接龙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