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敓 |
释义 | ![]() 敓 拼音duó duì 注音ㄉㄨㄛˊ ㄉㄨㄟˋ 简体部首攵部部外笔画7画总笔画11画 繁体部首攴部 五笔WKQT仓颉CUOK郑码OJRM四角88240结构左右统一码6553笔顺ノ丶丨フ一ノフノ一ノ丶 基本解释基本字义敓 ⒈ 同“敚”。 其他字义敓 ⒈ 同“敚”。 统一码敓字UNICODE编码U+6553,10进制: 25939,UTF-32: 00006553,UTF-8: E6 95 93。 敓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体字
康熙字典![]() 奪【丑集下】【大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 又鐫削祿階亦曰奪。《論語》奪伯氏騈邑三百。 又狹路也。《禮·檀弓》齊莊公襲莒于奪。○按《左傳·襄二十三年》齊侯襲莒,杞殖華還載甲,夜入且于之隧。《杜註》:且于,莒邑。隧,狹路。鄭元引之證經云:隧奪聲相。近又云:或作兌,據此則奪非地名。敓,古奪字,兌卽敓之省文。 又丘月切,音闕。《白居易·桐花詩》何此巴峽中,桐花開十月。草木堅彊物,所稟固難奪。 又叶僻吉切,音狄。《大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敓【卷三】【攴部】 彊取也。《周書》曰:“敓攘矯虔。”从攴兌聲。徒活切 说文解字注(敓)彊取也。此是爭敓正字。後人假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