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斯 |
释义 | ![]() 斯 拼音sī 注音ㄙ 部首斤部部外笔画8画总笔画12画 五笔86ADWR五笔98DWRH仓颉TCHML郑码ECPD四角42821结构左右电码2448区位4325统一码65AF笔顺一丨丨一一一ノ丶ノノ一丨 基本解释基本字义斯 ⒈ 这,这个,这里:斯人。斯时。以至于斯。 ⒉ 乃,就:有备斯可以无患。 ⒊ 劈:“墓门有棘,斧以斯之”。 ⒋ 古同“厮”,卑贱。 ⒌ 古同“澌”,尽。 ⒍ 姓。 统一码斯字UNICODE编码U+65AF,10进制: 26031,UTF-32: 000065AF,UTF-8: E6 96 AF。 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斯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this 造字法形声:从斤、其声 Englishthis, thus, such; to lop off; emphatic particle 详细解释基本词义◎ 斯 〈动〉 (1) (会意。从斤,其声。其所以盛木柿。斤,斧子。本义:劈;砍) (2) 同本义 [split] 斯,析也。——《说文》 墓门有棘,斧以斯之。——《诗·陈风·墓门》 有斯明享。——《书·酒诰》。郑注:“析也。” 厮(斯)舆之卒。——《汉书·严助传》。注:“析薪者也。” (3) 扯裂 [tear] 斯,裂也。——《广雅》。王念孙疏证:“今俗语犹呼手裂为斯。” (4) 分开 [divide] 斯而析之,精至于无伦,大至于不可围。——《庄子》 (5) 距离;离开 [leave] 华胥氏之国…不知斯 齐国几千万里。——《列子·黄帝》 词性变化◎ 斯 〈代〉 (1) “斯”假借为“此”,这,这个 [this] 斯,此也。——《尔雅·释诂》 斯言之玷。——《诗·大雅·抑》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而毅宗之语公主,亦曰:“若何为生我家?”痛哉斯言。—— 清· 黄宗羲《原君》 (2) 又如:斯世(此世,今世);斯人(此人);生于斯,长于斯 ◎ 斯 <连> 则。就 [then]——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 人之性,心有忧丧则悲,悲则哀,哀斯愤,愤斯怒,怒斯动,动则手足不静。——《淮南子》 ◎ 斯 〈形〉 (1) 通“厮”。古时干粗杂活的奴隶或仆役。引申为卑贱 [humble;low] 旅琐琐,斯其所取灾。——《易·旅》 乡官部吏,职斯禄薄。——《后汉书·左雄传》上疏 (2) 又如:斯役(厮役。指干杂事的劳役);斯养(即厮养。奴仆) (3) 白色 [white]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诗·小雅·瓠叶》 ◎ 斯 〈助〉 (1) 表示结构,相当于“之”、“的” [of]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诗·小雅·斯干》 (2) 用在倒装宾语和动词之间,以确指行为的对象,相当于“是” [be] 笃公刘,于京斯依。——《诗·大雅·公刘》 (3) 用在形容词之后,相当于“然” [function word] 王赫斯怒,爰整其旅。——《诗·大雅》 常用词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斯文、斯文扫地、斯须 康熙字典![]() 斯【卯集下】【斤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 又《爾雅·釋詁》斯,此也。《易·解卦》朋至斯孚。《詩·召南》何斯違期。 又《詩·小雅》鹿斯之奔。《疏》此鹿斯與 又《禮·玉藻》二爵而言言斯。《註》斯,猶耳也。《疏》耳是助句之辭。 又卽也。《書·金縢》大木斯拔。 又賤也。《後漢·左雄傳》郞官部吏,職斯祿薄。《註》斯,賤也。 又《正字通》雞斯,馬名。商王拘西伯於羑里。太公得犬戎雞斯之乗,以獻。 又波斯,國名。 又姓。《吳志·賀齊傳》剡縣史斯從。 又與鮮同。《詩·小雅》有兔斯首。《箋》斯,白也。今俗語斯白之斯作鮮。齊魯之閒聲近斯。 又與纚同。《禮·問喪》雞斯。《註》當爲筓,纚聲之誤也。 又《集韻》山宜切,音釃。義同。 又《集韻》斯義切,音賜。《詩·大雅》王赫斯怒。《箋》斯,盡也。《釋文》鄭音賜。 又《韻補》叶新於切。《蔡邕·短人賦》熱地蝗兮蘆卽且,蒲中蛹兮蠶蠕須,視短人兮形若斯。《集韻》或作撕,亦作廝。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斯【卷十四】【斤部】 析也。从斤其聲。《詩》曰:“斧以斯之。”息移切〖注〗 说文解字注(斯)析也。以曡韵爲訓。陳風曰。墓門有棘。斧以斯之。傳曰。斯、析也。叚借訓爲此。亦曡韵也。殷其靁傳曰。斯、此也。从斤。其聲。其聲未聞。斯字自三百篇及唐韵在支部無誤。而其聲在之部。 斯字组词斯字开头组词
斯字中间组词
斯字结尾组词
斯字开头的成语
第二字是斯的成语
第三字是斯的成语
第四字是斯的成语
斯字结尾的成语
斯的成语
斯字成语接龙斯字成语接龙:顺接
斯字成语接龙:逆接
斯字成语接龙:随机
斯字成语逆接接龙
斯字成语顺接接龙
斯字成语随机接龙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