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胎息 |
释义 | 胎息拼音tāi xī 注音ㄊㄞ ㄒ一 词语解释胎息[ tāi xī ]⒈ 道家的一种修炼方法。 ⒉ 指气息;呼吸。 ⒊ 犹师承;效法。 引证解释⒈ 道家的一种修炼方法。 引《后汉书·方术传下·王真》:“年且百岁,视之面有光泽,似未五十者。自云:‘周流登五岳名山,悉能行胎息胎食之方,嗽舌下泉咽之。’” ⒉ 指气息;呼吸。 引唐 高彦休 《唐阙史·王居士神丹》:“则以前药復滴於鼻,须臾忽苏,黎明则胎息续矣。” ⒊ 犹师承;效法。 引清 纪昀 《<陈后山诗钞>序》:“然胎息古人,得其神髓,而不掩其性情,此 后山 之所以善学 杜 也。” 国语辞典胎息[ tāi xí ]⒈ 道家修炼之术,能不用口鼻呼吸,如在胞胎之中。 引《抱朴子·内篇·释滞》:「其大要者,胎息而已,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