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痏 |
释义 | 痏 拼音wěi yòu yù 注音ㄨㄟˇ 一ㄡˋ ㄩˋ 部首疒部部外笔画6画总笔画11画 五笔UDED仓颉KKB郑码TGQ四角00127结构左上包围统一码75CF笔顺丶一ノ丶一一ノ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基本字义痏 ⒈ 疮:“齐王疾痏”。 ⒉ 殴打人成创伤:“遇人不以义而见疻者,与痏人之罪钧。” ⒊ 瘢痕(疤瘌)。 ⒋ 痛声。 其他字义痏 ⒈ 手颤抖。 其他字义痏 ⒈ 病。 统一码痏字UNICODE编码U+75CF,10进制: 30159,UTF-32: 000075CF,UTF-8: E7 97 8F。 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体字
造字法形声:从疒、有声 Englisha bruise or contusion 详细解释基本词义◎ 痏 〈名〉 (1) 殴人皮破血流者为“痏”。泛指殴伤;创伤。亦指受创伤 [wound;cut] 疻保辜痏呼号。——《急就篇》。颜师古注:“殴人皮肤肿起曰疻,殴伤曰痏。” (2) 即针刺的痕迹、针孔 [trace of needling] 已发针,疾按其痏,无令其血出。——《灵枢经》 (3) 针刺的次数 [number of needling] 刺之三痏。——《素问·刺腰痛篇》 (4) 穴位名 [wei-point] 两手外内侧各三,凡十二痏(外侧指少泽、关冲、商阳;内侧指少商、中冲、少冲)。——《灵枢经》 (5) 瘢痕 [scar]。如:痏疥(瘢痕和疥疮。比喻小事) 康熙字典痏【午集中】【疒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榮美切《集韻》《韻會》羽軌切,音洧。《說文》疻痏也。《玉篇》瘡也。《廣韻》瘡痏。《前漢·薛宣傳》遇人不以義而見疻者,與痏人之罪鈞,惡不直也。《註》應劭曰:以杖手擊人,剝其皮膚腫起,靑黑而無創瘢者,律謂疻痏。師古曰:痏,音鮪。《抱朴子擢才卷》生瘡痏於玉肌。《張衡·西京賦》所惡成瘡痏。《註》瘡痏謂瘢痕。 又《說文長箋》方言謂之翻痏,又謂之翻胃,食下咽不受也。《正字通》按痏胃音義各別,箋以痏作胃,誤。 又《集韻》尤救切,音宥。顫也。 又于六切,音郁。病也。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痏【卷七】【疒部】 疻痏也。从疒有聲。榮美切 说文解字注(痏)疻痏也。按依許全書之例。則疻下云疻痏、毆傷也。此但云疻痏也。而義巳足。此等往往爲淺人妄刪。致文理不可讀矣。或曰依應仲遠則疻痏異事。何爲合之也。曰。應析言之。許渾言之。許曰毆傷。則固兼無創瘢、有創瘢者言之。文注引倉頡篇。痏、毆傷也。與許正合。从。有聲。榮美切。古音在一部。一曰痏、逗。瘢也。據文嵇康詩注補此五字。此析言之。與應劭引律合。 痏字组词痏字开头组词
痏字中间组词暂未收录痏字在中间的组词! 痏字结尾组词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