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白衣 |
释义 | 白衣拼音bái yī 注音ㄅㄞˊ 一 词语解释白衣[ bái yī ]⒈ 白色衣服。 例新娘身穿白衣。 英white; ⒉ 古:平民;未曾获得功名的人。 英commoner without rank; ⒊ 古代官府中的小吏。 英low official; 引证解释⒈ 白色衣服。 引《吕氏春秋·孟秋》:“天子居总章左个,乘戎路,驾白骆,载白旂,衣白衣,服白玉。” ⒉ 古代平民服。因即指平民。亦指无功名或无官职的士人。 引《史记·儒林列传序》:“及 竇太后 崩, 武安侯 田蚡 为丞相,絀 黄、老 、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 公孙弘 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 平津侯。” ⒊ 古指给官府当差的小吏。 引《汉书·龚胜传》:“尚书使 胜(龚胜 )问 常(夏侯常 ), 常 连恨 胜,即应曰:‘闻之白衣,戒君勿言也,奏事不详,妄作触罪。’” ⒋ 特指送酒的吏人。参见“白衣人”。 引唐 高适 《重阳》诗:“岂有白衣来剥喙,亦从乌帽自欹斜。” ⒌ 旧指受处分官员的身分。 引《晋书·蔡谟传》:“冬蒸, 謨 领祠部,主者忘设 明帝 位,与太常 张采 俱免,白衣领职。” ⒍ 特指穿便服的士兵。 引清 吴伟业 《读史杂感》诗之九:“白衣摇急桨,青草伏彊弓。” ⒎ 佛教徒着缁衣,因称俗家为“白衣”。 引《太平御览》卷三五九引 荀氏 《灵鬼志》:“泰元 中,有道人从外国来,自説所受术师白衣,非沙门也。” 国语辞典白衣[ bái yī ]⒈ 白色的衣服。 引《礼记·月令》:「天子居总章左个,乘戎路、驾白骆、载白旗、衣白衣、服白玉、食麻与犬,其器廉以深。」 ⒉ 古时未做官的人穿著白色的衣服,后用来称无功名的人或平民。也作「白民」、「白丁」、「白身」。 引《史记·卷一二一·儒林列传·公孙弘·太史公曰》:「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 ⒊ 古童仆穿著白衣,故称僮仆为「白衣人」。 引《汉书·卷七二·龚胜传》:「闻之白衣,戒君勿言也。」 ⒋ 佛教称呼在家的世俗之人为「白衣」。 引《维摩诘所说经·卷上》:「虽为白衣,奉持沙门。」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