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脱胎换骨 |
释义 | 脱胎换骨
拼音tuō tāi huàn gǔ 注音ㄊㄨㄛ ㄊㄞ ㄏㄨㄢˋ ㄍㄨˇ 近义洗心革面 词语解释脱胎换骨[ tuō tāi huàn gǔ ]⒈ 道教徒认为人在苦修得道之后,就能脱下胎,换上骨。现在常用来比喻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英be reborn; change completely and thoroughly; create new things out of the old; turn over a new leaf; 引证解释⒈ 道教谓修炼得道,脱去凡胎而成圣胎,换易凡骨而为仙骨。参见“脱胎”。 引元 乔吉 《折桂令·红梅徐德可索赋类卷》曲:“返老还童,脱胎换骨,饱养烟霞。” ⒉ 指诗文取法前人而化为己出。 引明 俞弁 《逸老堂诗话》卷下:“余曾见僧 仲璋 一词云:‘万事悠悠输一醉,花酒休教离手。’ 性甫 句得非此词脱胎换骨否?” ⒊ 形容思想上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引毛泽东 《坚定地相信群众的大多数》:“我们说要脱胎换骨。” 国语辞典脱胎换骨[ tuō tāi huàn gǔ ]⒈ 原指修炼得道,脱换凡人之躯壳而成仙。比喻澈底改变。宋·葛长庚〈沁园春·要做神仙〉词:「常温养,使脱胎换骨,身在云端。」也作「换骨脱胎」、「抽胎换骨」。 引《西游记·第二七回》:「那长老自服了草还丹,真是脱胎换骨,神爽体健。」 近洗心革面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脱胎换骨拼音 tuō tāi huàn gǔ 注音 ㄊㄨㄛ ㄊㄞ ㄏㄨㄢˋ ㄍㄨˇ 解释 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脱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出处 宋 葛长庚《沁园春 赠胡葆元》:“常温养,使脱胎换骨,身在云端。” 例子 那长老自服了草还丹,真是脱胎换骨,神爽体健。(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七回) 正音 “胎”,不能读作“tái”。 辨形 “换”,不能写作“焕”。 辨析 脱胎换骨和“洗心革面”;都可比喻“彻底改造重新做人”。但脱胎换骨可指罪人的彻底改造;也可指一般思想上有毛病的人的改造;适用范围较广;“洗心革面”一般只指罪人的彻底改造;适用范围较小。凡用“洗心革面”的;一般都可用脱胎换骨。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感情 脱胎换骨是褒义词。 繁体 脫胎換骨 近义 洗心革面 反义 执迷不悟、死不改悔 英语 cast off one's old self and take on a new self 俄语 порывáть со стáрым(родиться зáново) 日语 換骨奪胎(かんこつだったい) 德语 sich von Grund auf ǎndern(das alte Ich ablegen) 法语 faire peau neuve(se rééduquer radicalement)
脱胎换骨:成语接龙顺接
脱胎换骨:成语接龙逆接
成语组词
相关成语
脱胎换骨《脱胎换骨》成语故事夺胎换骨原是道家的说法即吃了金丹换去凡骨凡胎后成仙。古代文人借用以前古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黄庭坚认为这是换骨法,深入研究古文的原意进一步加以刻划形容,这叫夺胎法。也有人说不蹈古人一言一句,用夺胎换骨法可以点铁成金。
成语故事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