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百里 |
释义 | 百里
拼音bǎi lǐ 注音ㄅㄞˇ ㄌ一ˇ 词语解释百里[ bǎi lǐ ]⒈ 一百里。谓距离甚远。 ⒉ 古时诸侯封地范围。《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后用以称诸侯国。参看“百里之命”。 ⒊ 亦谓地小。 ⒋ 古时一县所辖之地。因以为县的代称。 ⒌ 借指县令。 ⒍ 宝剑名。 ⒎ 复姓。春秋秦有百里奚。见《孟子·万章上》。 引证解释⒈ 一百里。谓距离甚远。 引《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⒉ 古时诸侯封地范围。后用以称诸侯国。参见“百里之命”。 引《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 ⒊ 亦谓地小。 引《孟子·公孙丑上》:“然而 文王(周文王 )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 ⒋ 古时一县所辖之地。因以为县的代称。 引《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大率方百里。” ⒌ 借指县令。 引《后汉书·循吏传·仇览》:“涣(王涣 )谢遣曰:‘枳棘非鸞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 ⒍ 宝剑名。 引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吴大帝 有寳刀三,寳剑六。寳剑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⒎ 复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见《孟子·万章上》。 国语辞典百里[ bǎi lǐ ]⒈ 一百里。比喻距离的遥远。 引《诗经·大雅·桑柔》:「维此圣人,瞻言百里。」 ⒉ 古时一县的辖区约百里,后转称县宰为「百里」。 引《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仇览传》:「枳棘非鸾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 ⒊ 泛指面积广大。 引《庄子·盗跖》:「黄帝尚不能全德而战涿鹿之野,流血百里。」 ⒋ 城市名。在今甘肃省灵台县西。 ⒌ 洲名。在今湖北省枝江县东。 引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县左右有数十洲,槃布江中,其百里洲最为大也。」 ⒍ 复姓。如春秋时秦国有百里傒。 英语two-character surname Baili 德语Baili (Eig, Fam) 法语Barry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