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节度使 |
释义 | 节度使
拼音jié dù shǐ 注音ㄐ一ㄝˊ ㄉㄨˋ ㄕˇ 词语解释节度使[ jié dù shǐ ]⒈ 古代集地方军政大权的官职。唐初在边境设置。后遍设于内地,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至北宋初解除了节度使的兵权。成为一种荣衔。 英governor of one or more provinces in charge of both civil and military affairs during Tang Dynasty; 引证解释⒈ 官名。 唐 初沿 北周 及 隋 旧制,于重要地区设总管,后改称都督,总揽数州军事。 唐 睿宗 景云 二年, 贺拔延嗣 为 凉州 都督,充 河西 节度使,自此始有节度使之号。其初,仅于边地有之, 安 史 之乱后遍设于国内。一节度使统管一道或数州,总揽军、民、财政。 宋 以节度使为虚衔, 辽 金 沿置, 元 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三》。 引唐 韩愈 《河南府同官记》:“其后由膳部郎中为 荆南 节度行军司马,遂为节度使。” 国语辞典节度使[ jié dù shǐ ]⒈ 职官名。唐代所设,掌管一道或数州的军民要政,当时事权甚重。宋以为虚衔,元废。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