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退食 |
释义 | 退食拼音tuì shí 注音ㄊㄨㄟˋ ㄕˊ 词语解释退食[ tuì shí ]⒈ 语出《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郑玄笺:“退食,谓减膳也。自,从也;从于公,谓正直顺于事也。”朱熹集传:“退食,退朝而食于家也。自公,从公门而出也。”后因以指官吏节俭奉公。 ⒉ 退朝就食于家或公馀休息。 ⒊ 归隐;退休。 ⒋ 食量减退;不进食。 ⒌ 见“退鱼”。 引证解释⒈ 后因以指官吏节俭奉公。 引语出《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⒉ 退朝就食于家或公馀休息。 引《北史·高允传》:“﹝ 司马消难 ﹞因退食暇,寻 季式,酣歌留宿。” ⒊ 归隐;退休。 引《后汉书·杨秉传》:“﹝ 杨秉、韦著 ﹞俱徵不至,诚违侧席之望,然逶迤退食,足抑苟进之风。” ⒋ 食量减退;不进食。 引王西彦 《福元佬和他戴白帽的牛》:“那个乌花小猪又退食啦,昨晚还是好好的,刚才我去喂麦粥,只把鼻子往槽里搅两下,就不吃啦。” ⒌ 见“退鱼”。 国语辞典退食[ tuì shí ]⒈ 退朝后而食,或一说为减膳以示节约。 引《诗经·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