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阳和 |
释义 | 阳和
拼音yáng hé 注音一ㄤˊ ㄏㄜˊ 词语解释阳和[ yáng hé ]⒈ 春天的暖气。 ⒉ 借指春天。 ⒊ 温暖;和暖。 ⒋ 喻指和悦的脸色。 ⒌ 阳气。 ⒍ 祥和的气氛。 ⒎ 借指佳音。 引证解释⒈ 春天的暖气。 引《史记·秦始皇本纪》:“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⒉ 借指春天。 引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虽阳和布气,鹰化为鳩,至於识者,犹憎其眼。” ⒊ 温暖;和暖。 引唐 陈子昂 《谏刑书》:“狱吏急法,则惨而阴雨;陛下赦罪,则舒而阳和。” ⒋ 喻指和悦的脸色。 引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孙文定公》:“公内峻外和,相对者如登 泰 华,坐春风,非不阳和熙熙,贮在颜间,而业已置人於青云上。” ⒌ 阳气。 引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接煞气则彫瘁於凝霜,值阳和则鬱蔼而条秀。” ⒍ 祥和的气氛。 引唐 李白 《古风》之十四:“阳和变杀气,发卒骚中土。” ⒎ 借指佳音。 引明 孙柚 《琴心记·廷尉伸冤》:“长卿 本意九死为期,不意阳和忽布,且喜又復官爵,还令 文园。” 国语辞典阳和[ yáng hé ]⒈ 温暖和畅的春气。 引《后周·庾信·移虏留使文》:「阳和既动,泽渐万邦。」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