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阳阳 |
释义 | 阳阳
拼音yáng yáng 注音一ㄤˊ 一ㄤˊ 词语解释阳阳[ yáng yáng ]⒈ 色彩鲜明貌。 ⒉ 形容温暖如春。 ⒊ 壮健貌。 ⒋ 自得貌。阳,通“扬”。 ⒌ 自若貌。阳,通“扬”。 引证解释⒈ 色彩鲜明貌。 引《诗·周颂·载见》:“龙旂阳阳,和铃央央。” ⒉ 形容温暖如春。 引《管子·轻重己》:“宜藏而不藏,雾气阳阳,宜死者生,宜蛰者鸣。不藏之害也。” ⒊ 壮健貌。 引宋 王安石 《杜涣墓志铭》:“翼翼而才,頎而阳阳。” ⒋ 自得貌。阳,通“扬”。 引《诗·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 ⒌ 自若貌。阳,通“扬”。 引《南史·陈始兴王叔陵传》:“叔陵 修饰虚名,每入朝,常於车中马上,执卷读书,高声长诵,阳阳自若。” 国语辞典阳阳[ yáng yáng ]⒈ 和乐的样子。 引《诗经·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 ⒉ 有文采的样子。 引《诗经·周颂·载见》:「龙旗阳阳,和铃央央。」 ⒊ 毫不在意的样子。 引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