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鸱夷 |
释义 | 鸱夷
拼音chī yí 注音ㄔ 一ˊ 词语解释鸱夷[ chī yí ]⒈ 亦作“鸱■”。 ⒉ 革囊。 ⒊ 借指春秋吴伍员。 ⒋ 指盛酒器。 ⒌ 即鸱夷子皮。 ⒍ 拇指。行酒令的手势。 引证解释⒈ 革囊。 《战国策·燕策二》:“昔者 五子胥 説听乎 闔閭,故 吴王 远迹至於 郢。 引夫差 弗是也,赐之鴟夷而浮之江。” ⒉ 借指 春秋 吴 伍员。 引明 高启 《行路难》诗之二:“鉤弋 死 云阳,鴟夷 弃江沙。” ⒊ 指盛酒器。一本作“鴟彝”。 引《艺文类聚》卷七二引 汉 扬雄 《酒赋》:“鴟夷滑稽,腹如大壶,尽日盛酒,人復藉酤。” ⒋ 即 鸱夷子皮。参见“鴟夷子皮”。 引唐 杜牧 《杜秋娘诗》:“西子 下 姑苏,一軻逐 鴟夷。” ⒌ 拇指。行酒令的手势。 国语辞典鸱夷[ chī yí ]⒈ 盛酒的革囊。 引《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 ⒉ 春秋时范蠡因自称鸱夷子皮,故后人称为「鸱夷」。 引唐·杜牧〈杜秋娘〉诗:「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