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鸿胪 |
释义 | 鸿胪
拼音hóng lú 注音ㄏㄨㄥˊ ㄌㄨˊ 词语解释鸿胪[ hóng lú ]⒈ 官署名。指该官署官员。 引证解释⒈ 官署名。 《周礼》官名有大行人之职, 秦 及 汉 初称典客, 景帝 六年,更名大行令, 武帝 太初 元年,改称大鸿胪,主掌接待宾客之事。 东汉 以后,大鸿胪主要职掌为朝祭礼仪之赞导。 北齐 始置鸿胪寺, 唐 一度改为司宾寺, 南宋、金、元 废, 明 复之, 清 沿置。主官或称卿,或称正卿,副职为少卿,属官因各朝代而异,或有鸣赞、序班,或置丞、主簿。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典客, 秦 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 引景帝 中六年更名大行令,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大鸿臚。” ⒉ 指该官署官员。 引唐 韩愈 《袁氏先庙碑》:“始居 华阴,为 拓拔魏 鸿臚。” 国语辞典鸿胪[ hóng lú ]⒈ 职官名。周置大行人之职,秦称为「典客」,北齐称为「鸿胪寺」。主掌朝贡庆吊的赞导相礼。 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颂赞》:「故汉置鸿胪,以唱拜为赞,即古之遗语也。」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