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包袱 |
释义 | 包袱
拼音bāo fú 注音ㄅㄠ ㄈㄨˊ 近义负担 包裹 词语解释包袱[ bāo fu ]⒈ 包裹物件用的布面。 英cloth-wrapper; ⒉ 外包有布的包裹。 英a bundle wrapped in a cloth-wrapper; ⒊ 喻指精神上的负担。 英load; ⒋ 比喻某种负担,即使人沮丧、压抑或引起忧虑的事物。 例丢掉包袱。 英burden; ⒌ 曲艺节目的笑料。 英laughingstock; 引证解释⒈ 用布包起来的衣物包裹。 引宋 洪迈 《夷坚三志·胡廿四父子》:“乾道 元年冬, 弋阳 某客子独携包袱来宿。” ⒉ 包衣物用的包单。 例如:这些衣服需要一块大点的包袱才能包住。 ⒊ 比喻某种负担。 引毛泽东 《学习和时局》三:“所谓放下包袱,就是说,我们精神上的许多负担应该加以解除。” ⒋ 祭扫时的焚化品。 引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十月一》:“十月初一日,乃都人祭扫之候,俗谓之送寒衣……今则以包袱代之,有寒衣之名,无寒衣之实矣。包袱者,以冥鏹封於纸函中,题其姓名行辈,如前所云。” ⒌ 曲艺术语。指相声、山东快书等曲艺中的笑料。 引侯宝林 《我和相声》:“不懂幽默,这一段相声哪一点是‘包袱’你弄不清楚,幽默的东西到你嘴里你就不知道怎样表现,就得不到艺术效果。” 国语辞典包袱[ bāo fú ]⒈ 用布包成,便于携带的行李。 引《红楼梦·第四二回》:「这包袱里是两疋䌷子,年下做件衣裳穿。」 近包裹 负担 ⒉ 比喻累赘或负担。 例如:「精神上的包袱。」 ⒊ 相声或快书等曲艺中所制造的笑料。 ⒋ 一种特制的纸包,内装纸钱等物,在佛前或坟前焚化。 引《红楼梦·第五八回》:「外头去叫小厮们打了包袱,写上名姓去烧。」 英语wrapping cloth, a bundle wrapped in cloth, load, weight, burden, funny part, punchline 德语Belastung, Bürde (S) 法语baluchon, balluchon, fardeau, charge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