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十三月 |
释义 | 十三月拼音shí sān yuè 注音ㄕˊ ㄙㄢ ㄩㄝˋ 词语解释十三月[ shí sān yuè ]⒈ 指农历正月。指殷商所置闰月。因其都放在岁末,故称。 引证解释⒈ 指农历正月。参见“三正”。 引《诗·豳风·七月》“一之日觱发” 唐 孔颖达 疏:“《春秋元命包》曰:‘ 周 人以十一月为正, 殷 人以十二月为正, 夏 人以十三月为正。’” ⒉ 指 殷商 所置闰月。因其都放在岁末,故称。按,“十三月” 殷 墟卜辞中常见。 引《史记·历书》“十二无大餘” 唐 司马贞 索隐:“岁有十二月,有闰则云十三月。”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