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一丝不苟 |
释义 | 一丝不苟
拼音yī sī bù gǒu 注音一 ㄙ ㄅㄨˋ ㄍㄡˇ 反义粗心大意 草草了事 词语解释一丝不苟[ yī sī bù gǒu ]⒈ 严格按照某种格式或标准的;完全拘泥于某种模式而定型、安排或完成的。 英precise; ⒉ 对每一个细节都很审慎的。形容办事认真。 英dot one's i's and cross one's t's; be conscientious and meticulous; 引证解释⒈ 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毫不马虎。 引《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陞迁就在指日。” 国语辞典一丝不苟[ yī sī bù gǒu ]⒈ 做事认真,一点也不马虎。也作「一丝不乱」。 引《儒林外史·第四回》:「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反草草了事 粗心大意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一丝不苟拼音 yī sī bù gǒu 注音 一 ㄙ ㄅㄨˋ ㄍㄡˇ 解释 苟:苟且。丝毫也不马虎。形容办事极为认真。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例子 我们在学习上,应有一丝不苟的精神。 正音 “苟”,不能读作“jù”。 辨形 “苟”,不能写作“荀”。 辨析 一丝不苟和“一丝不乱”;都有“办事认真”。但一丝不苟偏重于“不苟”;有一点也不马虎的意思;“一丝不乱”偏重于“不乱”;有布置或收拾得非常整齐;一点也不零乱的意思。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谜语 荀 感情 一丝不苟是褒义词。 繁体 一絲不苟 近义 小心翼翼、小心谨慎、不苟言笑 反义 马马虎虎、粗枝大叶 英语 not to be the least bit negligent 俄语 со всей тщательностью(не упускать ни одной мелочи) 日语 すこしもいい加減(かげん)にしない 德语 etwas sehr genau nehmen(sorgfǎltig und exakt) 法语 mettre beaucoup de ponctualité et de minutie à exécuter une chose
一丝不苟:成语接龙顺接
一丝不苟:成语接龙逆接
成语组词
相关成语
一丝不苟《一丝不苟》成语故事明朝时候,皇上下令禁止宰杀耕牛,就是信奉回教的人也不例外。 一天,乡绅张静斋与举人范进相约去拜访高要县知县汤奉。汤知县置酒招待他们。席间有位老者给汤知县送来了他与其他几个信回教的人拼凑起来的五十斤牛肉。汤知县一向贪赃受贿,而且他也是信奉回教的人,但是上面有禁令,一时也不知该不该收下这份礼。于是问张静斋:“你是做过官的,有关禁止宰杀耕牛的事正该与你商量。刚才有几个信奉回教的人为了开禁,送来五十斤牛肉,请求我对他们稍微宽松些。你看是接受还是不接受?” 张静斋摇头道:“这可千万使不得。你我都是做官的人,心中应当只有皇上,哪里顾得上信奉同一教的人?想起洪武年问的刘老先生(指刘伯温);洪武私访到他家,正巧江南张王(指张士诚)送来一个菜坛子。、当面打开一看,是一坛金子。皇上大为恼火,第二天就把刘老先生贬为青田县知县,后来又用毒药把他毒死了。 汤知县见张静斋说得头头是道,不由得不信,于是急忙请教该如何处置为好。张静斋说道:“世叔可在这件事大作文章。把那位老者抓起来,打他几十板子,再用一面大枷枷了,把送来的牛肉堆在大枷上面,并且在旁边出一张告示,说明他们大胆妄为,知法犯法。如上司知道你办事这样一丝不苟,那么你升官发财就指日可待了。” 汤知县听了,连连点头:“十分有理。”便照此办理了。
成语故事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