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傧相 |
释义 | 傧相
拼音bīn xiàng 注音ㄅ一ㄣ ㄒ一ㄤˋ 词语解释傧相[ bīn xiàng ]⒈ 也作“摈相”。古代指接引宾客者。 ⒉ 婚礼中负责陪伴新郎、新娘者。 引证解释⒈ 古时称替主人接引宾客和赞礼的人。 引《穆天子传》卷六“内史宾侯北向而立,大哭九” 晋 郭璞 注:“﹝宾侯﹞,儐相。” ⒉ 行婚礼时赞礼的人。 引唐 范摅 《云溪友议·吴门秀》:“及登兰省,遇 云阳公主 下降 刘都尉,百僚举为儐相。” ⒊ (儐,今读bīn)旧指婚礼中陪伴新郎的男子和陪伴新娘的女子。 引胡也频 《光明在我们的面前》五:“白华 在告诉 珊君 说:‘我已经同 密司王 说好了,她已经答应替你当傧相,可是她正在为衣服为难。’” 国语辞典傧相[ bīn xiàng ]⒈ 辅助主人迎宾行礼的人。宋·苏辙〈齐州闵子祠堂记〉:「笾豆有列,傧相有位,百年之废,一日而举。」也作「摈相」。 ⒉ 结婚典礼中,引导新郎、新娘行礼的人,男性称为「男傧相」,女姓称为「女傧相」。也作「摈相」。 引《醒世恒言·卷七·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傧相披红插花,忙到轿前作揖,念了诗赋,请出轿来。」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