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口诛笔伐 |
释义 | 口诛笔伐
拼音kǒu zhū bǐ fá 注音ㄎㄡˇ ㄓㄨ ㄅ一ˇ ㄈㄚˊ 词语解释口诛笔伐[ kǒu zhū bǐ fá ]⒈ 口头谴责,笔端讨伐。 例他捐廉弃耻,向权门把富贵贪求,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陇上墦间识者羞。——明·汪廷讷《三祝记》 英condemn both in speeches and in writings; 引证解释⒈ 用言语或文字宣布、声讨敌对者的罪行。也用于谴责坏人坏事。 引明 汪廷讷 《三祝记·同谪》:“他捐廉弃耻,向权门富贵贪求,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陇上墦间识者羞。” 国语辞典口诛笔伐[ kǒu zhū bǐ fā ]⒈ 用言语和文字来揭发、谴责他人的罪状。明·汪廷讷也作「笔诛口伐」、「口伐舌击」。 引《三祝记·第一四出》:「他捐廉弃耻,向权门把富贵贪求,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陇上墦间识者羞。」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口诛笔伐拼音 kǒu zhū bǐ fá 注音 ㄎㄡˇ ㄓㄨ ㄅ一ˇ ㄈㄚˊ 解释 口:指言语;诛:责罚;笔:指文字。伐:征讨。用言语和文字揭露或批判罪行。 出处 明 汪廷讷《三祝记 同谪》:“他捐廉弃耻,向权门富贵贪求,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陇上墦间识者羞。” 例子 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新文化的先驱者们对封建主义文化毫不留情地展开了口诛笔伐。 正音 “伐”,不能读作“dài”。 辨形 “诛”,不能写作“洙”;“伐”,不能写作“代”。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对坏人坏事的揭发与批评。 感情 口诛笔伐是中性词。 繁体 口誅筆伐 近义 大张挞伐 英语 denounce by tongue and open 俄语 казнить пером и словом 日语 口頭であばき,文章で責める 德语 etwas mündlich und schriftlich verurteilen
口诛笔伐:成语接龙顺接
口诛笔伐:成语接龙逆接
成语组词
相关成语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