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司 |
释义 | 三司拼音sān sī 注音ㄙㄢ ㄙ 词语解释三司[ sān sī ]⒈ 指三公。唐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主理刑狱。明代各省设都指挥司、布政司、按察司,分主军事、民政、司法,合称三司。宋代于广州、明州、杭州置市舶司,主对外贸易,合称三司。唐·宋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主理财赋。 引证解释⒈ 指三公。参见“三公”。 引《后汉书·顺帝纪》:“今刺史、二千石之选,归任三司。” ⒉ 唐 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主理刑狱。 引《新唐书·百官志三》:“凡冤而无告者,三司詰之。三司,谓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也。” ⒊ 唐 宋 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主理财赋。 引《资治通鉴·唐昭宣帝天祐三年》:“﹝三月﹞戊寅,以 朱全忠 为盐铁、度支、户部三司都制置使。三司之名始于此。” ⒋ 宋 代于 广州、明州、杭州 置市舶司,主对外贸易,合称三司。 引《宋史·食货志下八》:“﹝ 熙寧 ﹞九年, 集贤殿 修撰 程师孟 请罢 杭、明 州市舶,诸舶皆隶 广州 一司。令 师孟 与三司详议之。” ⒌ 明 代各省设都指挥司、布政司、按察司,分主军事、民政、司法,合称三司。 引《明史·职官志一》:“外设都、布、按三司,分隶兵刑钱穀,其考核则听於府部。” 国语辞典三司[ sān sī ]⒈ 三种官职的合称:(1) 东汉以太尉、司空、司徒为三司。唐·章怀太子·注:「三司,三公也,即太尉、司空、司徒也。」也称为「三公」。(2) 唐代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3) 后唐迄宋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皆理财之官。(4)明时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为三司。皆为各行省的文武长官。 引《后汉书·卷六·孝顺帝纪》:「今刺史、二千石之选,归任三司。」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