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司 |
释义 | 南司拼音nán sī 注音ㄋㄢˊ ㄙ 词语解释南司[ nán sī ]⒈ 南北朝时南朝御史台在尚书省之南,称南台,因称南台之长御史中丞为“南司”。 ⒉ 唐时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均在大内(皇宫)南面,故称“南衙”,亦称“南司”。 引证解释⒈ 南北朝 时 南朝 御史台在尚书省之南,称南台,因称南台之长御史中丞为“南司”。 引《梁书·江淹传》:“少帝 初,以本官兼御史中丞。时 明帝 作相,因谓 淹 曰:‘君昔在尚书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宽猛能折衷。今为南司,足以震肃百寮。’” ⒉ 唐 时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均在大内(皇宫)南面,故称“南衙”,亦称“南司”。 引《旧唐书·宋申锡传》:“会内官 马存亮 同入,諍於 文宗 曰:‘谋反者适 宋申锡 耳,何不召南司会议。’” 国语辞典南司[ nán sī ]⒈ 南北朝御史中丞的别称。专职监察、弹劾。 引《梁书·卷一四·江淹传》:「君昔在尚书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宽猛能折衷;今为南司,足以震肃百僚。」 ⒉ 唐代的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均在皇宫南面,故称为「南司」。 引《旧唐书·卷一六七·宋申锡传》:「会内官马存亮同入,诤于文宗曰:『谋反者适宋申锡耳,何不召南司会议。今卒然如此,京师企足自为乱矣。』」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南司拼音nán sī 注音ㄋㄢˊ ㄙ 词语解释南司[ nán sī ]⒈ 南北朝时南朝御史台在尚书省之南,称南台,因称南台之长御史中丞为“南司”。 ⒉ 唐时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均在大内(皇宫)南面,故称“南衙”,亦称“南司”。 引证解释⒈ 南北朝 时 南朝 御史台在尚书省之南,称南台,因称南台之长御史中丞为“南司”。 引《梁书·江淹传》:“少帝 初,以本官兼御史中丞。时 明帝 作相,因谓 淹 曰:‘君昔在尚书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宽猛能折衷。今为南司,足以震肃百寮。’” ⒉ 唐 时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均在大内(皇宫)南面,故称“南衙”,亦称“南司”。 引《旧唐书·宋申锡传》:“会内官 马存亮 同入,諍於 文宗 曰:‘谋反者适 宋申锡 耳,何不召南司会议。’” 国语辞典南司[ nán sī ]⒈ 南北朝御史中丞的别称。专职监察、弹劾。 引《梁书·卷一四·江淹传》:「君昔在尚书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宽猛能折衷;今为南司,足以震肃百僚。」 ⒉ 唐代的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均在皇宫南面,故称为「南司」。 引《旧唐书·卷一六七·宋申锡传》:「会内官马存亮同入,诤于文宗曰:『谋反者适宋申锡耳,何不召南司会议。今卒然如此,京师企足自为乱矣。』」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