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师 |
释义 | 三师
拼音sān shī 注音ㄙㄢ ㄕ 词语解释三师[ sān shī ]⒈ 北魏以后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见《通典·职官一》。 ⒉ 星名。 ⒊ 三国的军队。 ⒋ 佛教语。指授具足戒的三名和尚,即戒和尚、羯磨师和教授师。 引证解释⒈ 北魏 以后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见《通典·职官一》。 引唐 窦常 《奉贺太保岐公》诗:“五色詔中宣九德,百僚班外置三师。” ⒉ 星名。 引《宋史·天文志二》:“三公三星,在北斗杓南,及魁第一星西,一云在斗柄东,为太尉、司徒、司空之象。在魁西者名三师。” ⒊ 三国的军队。 引《左传·隐公十年》:“癸,亥,克之,取三师焉。” ⒋ 佛教语。指授具足戒的三名和尚,即戒和尚、羯磨师和教授师。参见“三师七僧”。 引唐 道宣 《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之三:“若论发戒功,与三师齐德,何为不请之乎?可準三师而请。”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