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八佾 |
释义 | 八佾拼音bā yì 注音ㄅㄚ 一ˋ 词语解释八佾[ bā yì ]⒈ 亦作“八溢”。亦作“八羽”。亦作:八溢八羽。 引证解释⒈ 亦作“八溢”。亦作“八羽”。古代天子用的一种乐舞。佾,舞列,纵横都是八人,共六十四人。 引《论语·八佾》:“孔子 谓 季 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国语辞典八佾[ bā yì ]⒈ 周代天子用的舞乐。舞队由纵横各八人,共六十四人组成。 引《论语·八佾》:「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⒉ 祭祀孔子的舞乐。佾生人数的多寡,事关受礼者的身分和地位,故有八佾、六佾、四佾的分别。八佾舞本当用于天子,因汉武帝独尊儒术,追谥孔子为王为公,后人乃以八佾舞配祀孔子,以示尊崇。 ⒊ 《论语》篇名。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