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公行 |
释义 | 公行拼音gōng xíng 注音ㄍㄨㄥ ㄒ一ㄥˊ 词语解释公行[ gōng xíng ]⒈ 公然行动,公然进行。 引证解释⒈ 公然行动,公然进行。 引《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盗贼公行,而天癘不戒。” ⒉ 古官名。掌管君主出行的兵车行列事。参见“公路”。 引《诗·魏风·汾沮洳》:“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⒊ 鸦片战争前 广州 十三行商人的行会组织。 清 康熙 五九年(1720年)创设,次年解散,后屡设屡废。设立目的在于共同承担官府差科,消除内部竞争,规定进出口货市价,分配各行业务,约束外商活动,经办中外交涉事项和解决同业困难。 《南京条约》签订后,公行取消。 ⒋ 复姓。 战国 齐 有 公行子。见《青州府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