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九曜 |
释义 | 九曜拼音jiǔ yào 注音ㄐ一ㄡˇ 一ㄠˋ 词语解释九曜[ jiǔ yào ]⒈ 指北斗七星及辅佐二星。亦称“九执”。指梵历中的九星。梵历以九星配日,而定其日之吉凶。九星为:一、日曜(太阳),二、月曜(太阴),三、火曜(荧惑星),四、水曜(辰星),五、木曜(岁星),六、金曜(太白星),七、土曜(镇星),八、黄旛星,九、计都(豹尾星)。九星与日时相随逐而不离,故又称“九执”。梵历于唐·开元年间传入我国,称“九执历”。九星配日法曾为我国历法所采用,后删弃。道教语。日的别称。 引证解释⒈ 指北斗七星及辅佐二星。 引《文子·九守》:“天有四时、五行、九曜、三百六十日;人有四支、五藏、九窍、三百六十节。” ⒉ 亦称“九执”。指梵历中的九星。梵历以九星配日,而定其日之吉凶。九星为:一、日曜(太阳),二、月曜(太阴),三、火曜(荧惑星),四、水曜(辰星),五、木曜(岁星),六、金曜(太白星),七、土曜(镇星),八、(黄旛星),九、计都(豹尾星)。九星与日时相随逐而不离,故又称“九执”。梵历于 唐 开元 年间传入我国,称“九执历”。九星配日法曾为我国历法所采用,后删弃。 ⒊ 道教语。日的别称。 引《云笈七籤》卷八:“皇上四老真人在日中无影,呼日名为九曜。” 国语辞典九曜[ jiǔ yào ]⒈ 北斗七星和其辅佐二星。 引《文子·九守》:「天有四时、五行、九曜、三百六十日。」 ⒉ 梵历所称的九星,为日曜(太阳)、月曜(太阴)、火曜(荧惑)、水曜(辰星)、 木曜(岁星)、金曜(太白星)、土曜(镇星)、罗睺(黄旛星)、计都(豹尾星)。梵历以其配日,而定其日之吉凶。 ⒊ 道教称日为「九曜」。 引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八·释三十九章经》:「皇上四老真人在日中无影,呼日名为九曜。」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