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基本释义1.“两”和“二”用法不全同。读数目字只用“二”不用“两”,如“一、二、三、四”。小数和分数只用“二”不用“两”,如“零点二(0.2),三分之二”。序数也只用“二”,如“第二、二哥”。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和“二”一般都可用,用“二”为多(“二两”不能说“两两”)。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两”,如“两吨、两公里”。在多位数中,百、十、个位用“二”不用“两”,如“二百二十二”。“千、万、亿”的前面,“两”和“二”一般都可用,但如“三万二千”、“两亿二千万”,“千”在“万、亿”后,以用“二”为常。 2.双方:~便。~可。~全其美。~相情愿。 3.表示不定的数目,和“几”差不多:过~天再说。他真有~下子。我跟你说~句话。 4.姓。 5.质量或重量单位,10钱等于1两,旧制16两等于1斤,1两合31.25克;后改为10市两等于1市斤,1两合50克。
详细释义〈量〉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同本义 [liang,a unit of weight]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两,二十四铢为一两。——《说文》 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汉书·律历志上》 双。用于鞋娄 一两棕鞋八尺藤,广陵行遍又 金陵。—— 唐· 戴叔伦《忆原上人》 匹(长四丈) 归夫人鱼轩,重锦三十两。——《左传·闵公二年》 通“辆”。车一乘 [used for buses,carts,etc.] 武王戎车三百两。——《书·牧誓·序》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诗·召南·鹊巢》 [数] 二 参天两地而倚数。——《易·说卦》 以九两系邦国之民。——《周礼·天官·大宰》。注:“两,犹耦也。” 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史记·陈涉世家》 途中两狼。——《聊斋志异·狼三则》 两军人马。——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两骑来是谁。——唐· 白居易《卖炭翁》 又如:两个人;两扇门;两夫妻;两头猪;两没(两者一起死亡);两肉(两只牛);两替(两批);两考(官吏的两次考绩);两榜(明清以会试(考进士)为甲榜,乡试(考举人)为乙榜,由举人考中进士,叫两榜进士,简称“两榜”) 双方;常用于相对的两个方面或成对的人或事物 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今兄弟遘恶,此势不两全。——《三国志·魏志》 两儿齐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 两股战战。 两鬓苍苍。——唐· 白居易《卖炭翁》 又如:势不两立;两败俱伤;两相情愿;两袒(袒露双肩,女子兼适两夫家);两珥(指日、月两旁的光晕);两阵(亦两阵。交战的双方所布列的阵势);两握(指双拳);两视(同时看两件事物);两雄(两者一起强大);两仪(指天地);两交婚(两家的儿女相互娶嫁为婚) 表示不定数,多与“一”或“三”前后连用,义为少量 两三点雨山前。——宋· 辛弃疾《西江月》 竹外桃花三两枝。——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拨弦三两声。——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又如:两三(几个。表示少量);两言(三言两语)
〈副〉 同时兼具两方面,双方,两下里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又如:两兼(兼具两方面);两礼(双方免礼);两誉(夸奖双方);两让(双方各自责让)
〈动〉 等同;比并 御下,两马,掉鞅。——《左传》 又如:两大(两者并大);两帝(两个天子并立);两当(两者相当)
相关组词两年两旁两边斤两两讫两手两全两湖两翼两极两厢英两两难银两 两,又作両,是东亚传统的质量单位,中国在汉代之前已经出现,再传到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地,实际质量历代不同,传到各地后亦各自有所变化。传统的1斤等于16两,故有成语“半斤八两”。中国古代的银质钱币在使用时需要鉴定成色并称重以确定其价值,一般就以称重时的质量单位“两”为银质钱币的单位。 英文翻译- ounce; two, both, pair, coup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