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 处
《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词条 | 罄竹难书 |
释义 | 罄竹难书[ qìng zhú nán shū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出 处《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例 句1. 日本侵华战犯的罪恶,~。 近反义词 十恶不赦罪大恶极擢发可数擢发难数罪行累累擢发莫数作恶多端 寥寥可数宅心仁厚丰功伟绩 典 故李渊自从在太原起兵以后,自任为大将军,积极地向隋军进攻。 这个时候,突厥的力量很强,李渊因为一方面担心突厥坏事,一方面又想要借用胡人剽悍的胡马,所以听从别人的建议,向突厥的始毕可汗谈和,双方约定:“若得攻入长安,民众土地归于唐,金玉缯帛归于突厥。”,李渊为争取人心,大开粮仓,救济灾民,并且乘机招募义兵。然而,这些义兵都是乌合之众,没有经过检阅练习,所以带领起来万分辛苦。 此时,李密在现在的河南省东部,拥有极大的力量,而且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檄文声讨隋炀帝,其中的名句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这句话的意思是,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简策,也写不完炀帝的罪状。罄是用尽的意思。用东海的滔滔大水,也洗不完炀帝的罪恶。以后我们形容罪状之多,写都写不完,称之为“罄竹难书”,这就是此句成语的由来。 自从这一篇檄文一出,海内轰动,人人传阅,李密的声势如日中天,各地反隋的领袖如窦建德和徐圆朗等纷纷上表,劝请李密即天子位,李密却以为洛阳尚未拿下,还不必急在一时。 因为李密的声势浩大,所以李渊想要来拉拢他,遣使通书。李密自以为力量雄厚,要求李渊率领步骑数千到河南来,当面缔结盟约,由李密自任盟主。 李渊不敢得罪李密,却又不想跑到河南去。他笑着说:“李密这个人如此夸矜自大,我正准备进兵关中,如果一口回绝他,等于平白又多了一个敌人,不如拍拍他的马屁,使他更为骄傲,然后再慢慢观看鹬蚌相争,好来坐收渔利。”,于是,李渊就命令温大雅回了一封书信给李密,信上说:“天生万民,必有司牧,当今能为司牧,作为天子者,除了你还有什么人?老夫年逾知命 知命为五十岁 ,没有这个野心了。愿意跟着大弟你,攀鳞附翼。”,李密见到信,看得眉开眼笑,乐不可支。从此,对李渊深信不疑。 成语接龙书声琅琅琅琅上口口口相传传宗接代代马望北北鄙之音音容笑貌貌是情非非愚则诬诬良为盗盗嫂受金金相玉振振兵释旅旅进旅退退有后言言无二价价增一顾顾名思义义不取容容膝之地地北天南南郭先生生死苦海海阔天高高情远致致之度外外感内伤伤教败俗俗下文字字正腔圆圆首方足足茧手胝胝肩茧足足高气扬扬己露才才蔽识浅浅斟低唱唱沙作米米盐博辩辩口利舌舌敝唇枯枯枝败叶叶落归根根株附丽丽句清词词无枝叶叶公好龙龙兴凤举举踵思望望风而逃逃之夭夭夭桃秾李李广难封封胡羯末末如之何何德堪之之死靡二二三其意意气自若若有所亡亡魂失魄魄消魂散散伤丑害害羣之马马角乌头头足异处处高临深深山老林林下风致致远任重重规沓矩矩步方行行不由径径行直遂遂心快意意气洋洋洋洋大观观山翫水水过鸭背 相关谜语“罄竹难书”为谜底的谜语 1.一张口一支竹一支笔(打一成语) 2.有竹子有纸和毛笔(打一成语) 英文翻译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