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字头(重定向至“啐”) | 声符 | 韵部 | 对应广韵小韵 | 拟音 | 注解 |
---|
啐 | 卒 | 队 | 无 | shuːds | 七由士校改 | 啐 | 卒 | 队 | 无 | suːds | | 啐 | 卒 | 祭 | 啐 | shroːds | | 啐 | 卒 | 物 | 卒 | ʔsud | |
广韵字头(重定向至“啐”) | 小韵 | 反切 | 声母 | 韵母 | 韵目 | 调 | 等 | 呼 | 韵系 | 韵摄 | 广韵目次 | 高本汉 | 王力 | 李荣 | 邵荣芬 | 郑张尚芳 | 潘悟云 | 蒲立本 | 推导现代汉语 | 古韵罗马字 | 有女罗马字 | 注解 |
---|
啐 | 啐 | 仓夬 | 清 | 夬合 | 夬 | 去声 | 二等 | 合口 | 夬 | 蟹 | 去十七夬 | tsʰwai | tsʰwæi | tsʰuai | tsʰuai | tsʰɣuai | tsʰʷɯai | tsʰwaɨjs | cuai4 | ch'ruad | coay | 啗也仓夬切一 | 啐 | 倅 | 七内 | 清 | 灰 | 队 | 去声 | 一等 | 合口 | 灰 | 蟹 | 去十八队 | tsʰuɑ̆i | tsʰuɒi | tsʰuᴀi | tsʰuɒi | tsʰuʌi | tsʰuoi | tsʰwəj | cui4 | chuaih | cuoy | 甞入口又先对切 | 啐 | 碎 | 苏内 | 心 | 灰 | 队 | 去声 | 一等 | 合口 | 灰 | 蟹 | 去十八队 | suɑ̆i | suɒi | suᴀi | suɒi | suʌi | suoi | swəj | sui4 | suaih | suoy | 送酒声 | 啐 | 卒 | 子聿 | 精 | 术 | 术 | 入声 | 三等 | 合口 | 谆 | 臻 | 入六术 | tsi̯uĕt | tsĭuĕt | tsiuĕt | tsjuet | tsiuɪt | tsʷit | tswit | ju | cyt | zvit | 啐律声 |
洪武正韵牋字头(重定向至“啐”) | 小韵 | 反切 | 韵目 | 韵部 | 声调 |
---|
啐 | 翠 | 七醉 | 七队 | 灰 | 去声 | 啐 | 卒 | 即律 | 二质 | 真 | 入声 |
分韵撮要字头(重定向至“啐”) | 小韵 | 声母 | 韵母 | 韵部 | 声调 | 注解 |
---|
啐 | 啐 | 精 | 乙 | 第十三鸳婉怨乙 | 阴入 | 尊入声尝入口也又咄啐呼也 | 啐 | 遂 | 心 | 虽 | 第二十二虽髓岁 | 阳去 | 咄啐呼也惊也又尝入口也 |
重定向至「啐」字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母 | 韵母 | 备注 | 先秦 | 高本汉系统 | | tsʰ | wəd | | 先秦 | 王力系统 | 微 | tsʰ | uəi | | 先秦 | 董同龢系统 | 微 | tsʰ | uə̂d | | 先秦 | 周法高系统 | 微 | tsʰ | wər | | 先秦 | 李方桂系统 | 微 | tsh | ədh | | |
参考书目
- 王力:《汉字古今音表》(修订本)〈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李珍华、周长楫编撰
- 李方桂:《上古音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
- 周法高:《周法高上古音韵表》〈台北:三民书局,1973年〉。张日昇、林洁明合编
- 董同龢:《上古音韵表稿》〈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甲种之廿一,1967年)
- 罗常培、周祖谟:《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年〉
- Bernhard Karlgren, Grammata Serica Recensa (Stockholm: The Museum of Far Eastern Antiquities, Bulletin No. 29, 1957). 中译本:《汉文典》(修订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
- 余乃永:《新校互注宋本广韵》(增订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
- 周祖谟校:《广韵》(泽存堂本)〈台北:艺文印书馆,2002年版〉
- 陈彭年等:《校正宋本广韵》〈台北:艺文印书馆,199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