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而 | ||||||||||||||||||||||||||||||||||||||||||||||||||||||||||
释义 |
常通標 而 基本解釋基本字義 ● 而 ér ㄦˊ
英語 and; and then; and yet; but 德語 aber(Konj),dennoch, jedoch(Konj),und(Konj),Er(Eig, Fam),<表示“到”的意思> ,<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 ,<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 ,<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 ,<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 ,<把表示时间或方式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 ,<插在主、谓语之间、有“如果”的意思“> ,Radikal Nr. 126 = Bart, anheften; und dabei, und, aber, während(Sprachw) 法語 et,mais,tandis que,alors que 而 詳細解釋詳細字義 ◎ 而ér 〈名〉 (象形。小篆字形,象鬍鬚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內外兩層,外層象兩腮的鬍子,內層象生在嘴下的鬍子。“而”是漢字部首之一。本義:頰毛) 同本義 [bristles on the jaws] 而,頰毛也。——《說文》 詞性變化 ◎ 而ér <連> (1) 從古沿用下來的連詞,可連接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係 [and;furthermore;moreover;but also;into the bargain;if;in case;however] (2) 表示並列關係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3) 表示遞進關係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荀子·勸學》 (4) 表示承接關係 餘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宋· 蘇軾《石鐘山記》 (5) 表示轉折關係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 (6) 表示假設關係 諸君而(如果)有意;瞻餘馬首可也。——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7) 表示修飾關係,連接狀語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 而ér 〈代〉 (1) 你;你的 [you;your] 予豈不知而作。——《詩·大雅·桑柔》 餘知而無罪也。——《左傳·昭公二十年》 子歸,歿而父母之世。——《國語·吳語》 盡於酒肉,入於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來?——《莊子·徐無鬼》 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聊齋志異·促織》 (2) 又如:而翁(你的父親) (3) 這樣,此 [this]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臺新詠·古詩爲焦仲卿妻作》 (4) 又如:而夫(此人;這人) ◎ 而ér 〈助〉 (1) 表示偏正關係,相當於“之”,“的”[of] 虞之與 虢,相恃而勢。——《淮南子·人間》 (2) 與“上”、“下”、“前”、“後”、“來”、“往”連用,相當於“以”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易·繫辭上》 ◎ 而ér <語氣> (1) 用於句中,表示反問,相當於“難道”,“豈”[how could;how is it possible] 爲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論語·顏淵》 (2) 用於句末,相當於“耳”,“哪” 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論語·微子》 ◎ 而ér 〈動〉 (1) 如,好象 [seem;like] 溺死者千有餘人,軍驚而壞都舍。——《呂氏春秋》 (2) 另見 néng 常用詞組 而後而或而今而況而立而且而外而已 基本詞義 ◎ 而néng 通“能”。 〈名〉 才能 [ability] 然計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義爲政故也。——《墨子·尚同下》 戒之戒之,微而異之。——《管子·樞言》。微而,猶無能。而、能古字通用 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管子·小匡》 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商君書·慎法》 〈動〉 (1) 能夠 [can] 桀紂幽厲……不而矯其耳目之欲。——《墨子·非命下》 不逢湯武與 恆繆兮,也孰去而知之?《楚辭·九章·惜往日》 (2) 另見 ér 而 國語辭典名
代
動
介
副
連
助
【未集中】【而】而·康熙筆画:6 ·部外筆画:0 而 《康熙字典》【未集中】【而】而·康熙筆画:6 ·部外筆画:0 【廣韻】如之切【集韻】【韻會】人之切,𠀤音栭。【正韻】如支切,音兒。【說文】頰毛也。【註】臣鉉等曰:今俗別作髵,非是。【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作其鱗之而。【註】之而,頰𩑔也。 又【玉篇】語助也。【詩·齊風】俟我於著乎而。 又【書·洪範】而康而色。【傳】汝當安汝顏色。 又【詩·小雅】垂帶而厲。【箋】而亦如也。 又【詩·大雅】子豈不知而作。【箋】而,猶與也。 又【禮·檀弓】而曰然。【註】而,猶乃也。 又【韻會】因辭,因是之謂也。【論語】學而時習之。 又【韻會】抑辭,抑又之辭也。【論語】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 又【韻會】發端之辭也。 又【集韻】奴登切,音能。【易·屯卦】宜建侯而不寧。【釋文】鄭讀而曰能,能猶安也。 【卷九】【而】 而 《说文解字》【卷九】【而】 『說文解字』 頰毛也。象毛之形。《周禮》曰:“作其鱗之而。”凡而之屬皆从而。如之切〖注〗臣鉉等曰:今俗別作髵,非是。 『說文解字注』 (而)須也。象形。各本作頰毛也、象毛之形。今正。頰毛者、須部所謂?須之類耳。禮運正義引說文曰。而、須也。須謂頤下之毛。象形字也。知唐初本須篆下頤毛也。而篆下云須也。二篆相爲轉注。其象形、則首畫象鼻耑。次象人中。次象口上之頾。次象承漿及頤下者。葢而爲口上口下之總名。分之則口上爲頾。口下爲須。須本頤下之專偁。頾與承漿與頰?皆得偁須。是以而之訓曰須也象形。引伸假借之爲語䛐。或在發端。或在句中。或在句末。或可釋爲然。或可釋爲如。或可釋爲汝。或釋爲能者、古音能與而同。叚而爲能。亦叚耐爲能。如之切。一部。周禮曰。作其鱗之而。𦒱工記梓人文。鄭云。之而、頰𩑔也。戴先生云。鱗屬頰側上出者曰之。下者曰而。此以人體之偁施於物也。按顧氏玉篇以而部次於毛毳冄之後。角皮之前。則其意訓而爲獸毛。絕非許意。凡而之屬皆从而。 而 音韻方言国际音标ɚ˧˥ 唐代读音*njiə日语读音SHIKOUSHITE SHIKASHITE SHIKAREDOMO韩语罗马I现代韩语이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i2 [客英字典] ji2 lu2 [海陆腔] ri2 [梅县腔] j2 [沙头角腔] ji2 [陆丰腔] ji3 lu5 [东莞腔] ji2 [宝安腔] ji2 [客语拼音字汇] yi2粤语ji4潮州话re5 (zûr) 近代音日母支思韻平聲陽兒小空;中古音日母之韻平聲而小韻如之切三等開口;上古音黄侃系统:泥母咍部 ;王力系统:日母之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而 字源字形字源演變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洏 耏 髵 能 |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