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词语:
词条
三十六郡
释义
条目
三十六郡
拼音
sān shí liù jùn
注音
ㄙㄢ ㄕㄧˊ ㄌㄧㄨˋ ㄐㄩㄣˋ
三十六郡
词语解释
解释
秦始皇
二十六年(公元前二二六年)分全国为三十六郡。
三十六郡
网络解释
三十六郡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时六国并悉于秦,天下一统。秦始皇废除分封制以后,建立了一套自中央到地方的郡县制和官僚制。初分全国为三十六郡。
以后随着土地的扩大增至四十六郡,定咸阳(陕西咸阳市秦都区)为首都。中央政府最高的官僚是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亦称“三公”。地方郡的长官为守,县的长官为令。郡县制初步打破了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取代了周朝的封建制(分封制),官僚制则代替了贵族的世袭制。
随便看
叨辱
叨遝
叨長
叨长
叨陪
叨陪末座
叨領
叨领
叨飻
叨餂
叩
叩丧
叩人心弦
叩会
叩关
叩击
叩刀
叩別
叩别
叩勒
叩厅
叩叩
叩咨
叩問
叩喪
𠾇
𠾈
𠾉
𠾊
𠾋
𠾌
𠾍
𠾎
𠾐
𠾑
豆果榕系
豆汁
豆沙
豆油
豆浆
豆渣
豆猪
豆瓣
豆瓣儿酱
豆瓣酱
词笺
词筒
词类
词素
词约
词约指明
词级
词纸
词组
词综
㩑
㩒
㩒
㩓
㩓
㩔
㩔
𭓒
𭓓
𭓔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Sdic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11/19 21: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