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词语:
词条
三十六郡
释义
条目
三十六郡
拼音
sān shí liù jùn
注音
ㄙㄢ ㄕㄧˊ ㄌㄧㄨˋ ㄐㄩㄣˋ
三十六郡
词语解释
解释
秦始皇
二十六年(公元前二二六年)分全国为三十六郡。
三十六郡
网络解释
三十六郡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时六国并悉于秦,天下一统。秦始皇废除分封制以后,建立了一套自中央到地方的郡县制和官僚制。初分全国为三十六郡。
以后随着土地的扩大增至四十六郡,定咸阳(陕西咸阳市秦都区)为首都。中央政府最高的官僚是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亦称“三公”。地方郡的长官为守,县的长官为令。郡县制初步打破了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取代了周朝的封建制(分封制),官僚制则代替了贵族的世袭制。
随便看
丹砂井
丹砂訣
丹砂诀
丹砾
丹碌
丹碧
丹礫
丹禁
丹禽
丹秫
丹穴
丹穴鳥
丹穴鸟
丹窍
丹窖
丹窦
丹竅
丹竇
丹竈
丹童
丹笋
丹笔
丹符
丹筆
丹筍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Sdic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7/12 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