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慮
解釋《孟子·告子下》:“ 公孫丑 問曰:‘ 樂正子 強乎?’曰:‘否。’‘有知慮乎?’曰:‘否’。”《戰國策·趙策二》:“故寡人以子之知慮,爲辨足以道人,危足以持難,忠可以寫意,信可以遠期。” 金 王若虛 《五經辨惑上》:“使其言果當,而知慮果及於此,則可謂之賢而不可謂之妬。”《淮南子·人閒訓》夫禍之來也,人自生之;福之來也,人自成之。禍與福同門,利與害爲鄰,非神聖人,莫之能分。凡人之舉事,莫不先以其知規慮揣度,而後敢以定謀,其或利或害,此愚智之所以異也。曉自然以爲智,知存亡之樞機,禍福之門戶,舉而用之,陷溺於難者,不可勝計也。使知所爲是者,事必可行,則天下無不達之途矣。是故知慮者,禍福之門戶也;動靜者,利害之樞機也。百事之變化,國家之治亂,待而後成。是故不溺於難者成,是故不可不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