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繩 | ||||||||||||||||||||||||||||||||||||||||||||||||||||||||||||
释义 |
通 繩 基本解釋基本字義 ● 繩 shéngㄕㄥˊ ◎ 見“繩”。 英語 rope, string, cord; measure, restrain 德語 Seil 法語 corde,ficelle,redresser,corriger,réprimander 繩 國語辭典名
動
【未集中】【糸】繩·康熙筆画:19 ·部外筆画:13 繩 《康熙字典》【未集中】【糸】繩·康熙筆画:19 ·部外筆画:13 【廣韻】食陵切【集韻】【韻會】【正韻】神陵切, 又【書·囧命】繩愆糾謬。【疏】木不正者,以繩正之。繩謂彈正。 又【詩·周南】宜爾子孫繩繩兮。【傳】繩繩,戒愼也。【朱傳】不絕貌。 又【大雅】繩其祖武。【傳】繩,戒也。【朱傳】繩,繼也。 又【禮·樂記】省其文采,以繩德厚。【註】繩,猶度也。【史記·樂書註】王肅曰:繩,法也。 又【禮·深衣】負繩及踝以應直。【註】繩謂裻,與後幅相當之縫也。 又【左傳·莊十四年】蔡侯繩息嬀,以語楚子。【註】繩,譽也。【小爾雅】繩之,譽之也。 又【集韻】以證切,音孕。【周禮·秋官·薙氏】秋繩而芟之。【註】含實曰繩。 又【集韻】弭盡切,音泯。繩繩,無涯際貌。一曰運動不絕意。 又【集韻】石證切,音乗。 又【韻補】叶乗融切。【 【卷十三】【糸】 繩 《说文解字》【卷十三】【糸】 『說文解字』 索也。从糸,蠅省聲。食陵切 『說文解字注』
繩 音韻方言国际音标ʂəŋ˧˥ 唐代读音jhiəng日语读音NAWA TADASU韩语罗马SUNG现代韩语승越南语thằng 客家话[陆丰腔] shun3 [沙头角腔] sin2 [客英字典] shin2 shun2 [海陆腔] shin2 [梅县腔] shun2 shin2 [台湾四县腔] siin2 [东莞腔] sin2 [宝安腔] sin2 [客语拼音字汇] sin2粤语sing4 近代音審母庚青韻平聲陽繩小空;中古音牀船母蒸韻平聲繩小韻食陵切三等開口;上古音黄侃系统:定母登部 ;影母登部 ;王力系统:船母蒸部 ;餘母蒸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繩 字源字形字源演變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異體字 |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