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佛教
西藏佛教的開始:七世紀中葉,吐蕃王國贊普松贊干布娶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尺尊公主,傳來中國漢傳佛教及尼泊爾系佛教。當時松贊干布在拉薩建立布達拉宮,爲二妃立大昭寺和小昭寺,供奉佛像(文成公主帶來的覺阿釋迦像即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安置於大昭寺),以便於人民修福禮拜,又遣貴族子弟留學印度。這個時期的西藏佛教(就是漢傳佛教和南亞傳佛教)爲後來具有西藏特色的藏傳密教打下了重要基礎。兩大時期:前密教時期和密教時期。另一種劃界:以朗達瑪王之滅法爲界,弘揚的歷史分爲前弘期、後弘期。西藏佛教主要是藏傳密教五大派:寧瑪派即舊教,又稱紅教,以蓮華生爲初祖。噶當派爲仲敦巴所創,後併入格魯派。噶舉派俗稱白教,爲馬爾巴所創,富密教色彩,最著名人物是苦行僧米拉日巴尊者。薩迦派俗稱花教,教主採家族世襲制,爲氏族教團的典型。格魯派又稱黃教、新噶當派,爲宗喀巴所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