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詒 | ||||||||||||||||||||||||||||||||||||||||||||||||||||||||||||
释义 |
詒 基本解釋基本字義 ● 詒 yí ㄧˊ
其它字義 ● 詒 dài ㄉㄞˋ ◎ 欺詐:骨肉相~。~騙。 英語 bequeath, pass on to future generations 德語 vermachen 法語 transmettre,léguer 詒 詳細解釋詳細字義 ◎ 詒 詒 yí 〈動〉 (1) (形聲。從言,臺( yí )聲。( dài )本義:欺騙。《中論·考僞》:“骨肉相詒,朋友相詐。”) (2) 遺留 [leave behind] 詒,一曰遺也。——《說文》 公乃爲詩以貽王。——《書·金滕》 詒厥孫謀。——《詩·大雅·文王有聲》 先王違世(逝世),猶詒之法。——《左傳·文公六年》 (3) 又如:詒厥孫謀(爲子孫謀劃;賜福);詒笑(貽笑。被人譏笑);詒後(傳給後代);詒言(遺言);詒誚(詒譏。留下笑柄) (4) 給予;贈送 [present;make a gift of sth.] 寄書向江山,詒我峯下石。——宋· 王安石《送李屯田守桂陽》 詒 國語辭典動
【酉集上】【言】詒·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5 詒 《康熙字典》【酉集上】【言】詒·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5 【唐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 又【正韻】誒詒,疑疾。【莊子·達生篇】誒詒爲病數日。【註】懈倦貌。一曰失魂魄貌。 又通作貽。【書·五子之歌】貽厥子孫。【傳】貽,遺也。【詩·大雅】詒厥孫謀。【箋】詒,猶傳也。【正義】詒訓遺,卽流傳之義。 又通作飴。【詩·周頌】貽我來牟。【釋文】貽,又作詒。【前漢·劉向傳】引《詩》作飴。【師古註】飴,遺也。與貽同。 又通作嗣。【詩·鄭風】子寧不嗣音。【傳】習也。【箋】續也。韓詩作詒。詒,寄也。曾不寄問也。 又【集韻】【韻會】 又【集韻】堂來切,音臺。懈倦貌。引莊子誒詒。李軌讀。 又【集韻】他代切,音態。義同。 又欺也。 又【廣韻】徒亥切【集韻】【韻會】【正韻】蕩亥切, 又【集韻】通作紿。【穀梁傳·僖元年】惡公子之紿。【註】欺紿也。【史記·項羽紀】項王迷失道,田父紿之曰:左,乃陷大澤中。【師古註】紿,誑也。 【類篇】或作 【卷三】【言】 詒 《说文解字》【卷三】【言】 『說文解字』 相欺詒也。一曰遺也。从言台聲。與之切 『說文解字注』
詒 音韻方言国际音标ji˧˥; tĄi˥˧ 日语读音AZAMUKU韩语罗马I THAY 客家话[海陆腔] ri2 toi2 [梅县腔] j2 [台湾四县腔] ji2 toi2 [客英字典] ji2 toi2粤语ji4潮州话i5 近代音端母皆來韻上聲靆小空;中古音喻以母之韻平聲飴小韻與之切三等開口;定母海韻上聲駘小韻徒亥切一等開口;上古音黄侃系统:影母咍部 ;定母咍部 ;王力系统:餘母之部 ;定母之部 ; 吴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詒 字源字形字源演變
金文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異體字 |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