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权宜之计 |
释义 | 权宜之计
拼音quán yí zhī jì 注音ㄑㄨㄢˊ 一ˊ ㄓ ㄐ一ˋ 反义百年之计 词语解释权宜之计[ quán yí zhī jì ]⒈ 亦作“权宜之策”。 引证解释⒈ 亦作“权宜之策”。为应付某种情况而采取的临时措施。 引《后汉书·王允传》:“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 国语辞典权宜之计[ quán yí zhī jì ]⒈ 因应某种时机而暂用的计谋。 引《后汉书·卷六六·王允传》:「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反百年之计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权宜之计拼音 quán yí zhī jì 注音 ㄑㄨㄢˊ 一ˊ ㄓ ㄐ一ˋ 解释 权:姑且、暂且。宜:适宜。计:计谋、办法。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王允传》:“及在际会,每乏温润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例子 自成心中认为成立娘子军只是一时权宜之计,往后怎么个办法,他还没有想妥当。(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五章) 正音 “之”,不能读作“zī”。 辨形 “计”,不能写作“记”。 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于事情。 谜语 联蜀抗魏;鲁子敬力排众议 感情 权宜之计是中性词。 繁体 権宜之計 近义 缓兵之计、权宜之策 反义 百年大计 英语 makeshift(pis aller; shake-up; stopgap) 俄语 временное мероприятие 日语 臨機応変の措置(そち) 德语 Notbehelf(Notlǒsung) 法语 pis aller 拉丁语 modus vivendi
权宜之计:成语接龙顺接
权宜之计:成语接龙逆接
成语组词
相关成语
权宜之计《权宜之计》成语故事东汉末年,军阀董卓率军进入洛阳,废掉汉少帝,另立9岁的汉献帝,窃居相位,权势烜赫一时。董卓有一个部将名叫吕布,精通武艺。2 人专横跋扈,任意杀戮朝臣和百姓,弄得民怨沸腾。 司徒王允见董卓祸害日深,曾几次秘密召集几个大臣商议诛杀董卓,决定用计策动吕布来杀死董卓。公元192年4月,汉献帝久病初愈,在未央殿大会群臣。董卓命令吕布等带领卫队护卫。这时候,王允设下的伏兵,突然朝董卓冲杀过去,董卓从马车上掼下来,大声疾呼:“吕布在哪里?”吕布怒喝一声:“皇上下令诛杀你这个逆贼!”喊声刚落,一戟将董卓刺死了。 董卓被杀死后,王允认为大患已除,天下太平,做事就不因时因事而采取变通办法(原文是“不循权宜之计”),所以好多部下对他逐渐疏远了。不久,董卓的旧部郭汜、李傕攻入长安(这时汉献帝已西迁长安)杀死王允,赶走吕布。后来,郭汜、李傕又争权夺利,互相火并起来,关中地区出现军阀混战的局面。
成语故事
|
随便看 |
超级辞典收录超过八万个汉字,二十万个词语,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的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